CHINA SMILE STUDY FORUM 帖子精华 2-- 申请
CS,ECE MASTER 类
申请经验
申请读本科还是研究生,各位给点意见。soso and
cat, come in.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4690981142
master with thesis 和 master without
thesis有何不同?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5980932052&inc=-1
如何确定MASTER
的专业方向?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4050939461&inc=-1
请SOSO
及其他有类似经验的朋友,提供一些意见。有关上学好还是工作好。相信很多其他朋友也想知道。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q=Y&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518097478
关于申请读研究生的基本问题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q=Y&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5540902761#6990972761
申请加拿大CS MASTER经验谈--
by Josephine.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q=Y&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5120961802
是落地申请,还是在国内申请?
-- by Josephine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8540972332&inc=-1
去读CS Master,哪个学校最好
-- by ravine(峡谷柔情)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8330917032&inc=-1
关于入学后的收支情况: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q=Y&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9260900631#4230991631
关于开学前的准备: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q=Y&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5120907941
申请资料准备
GPA计算方法:JOE的一篇帖子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OpenTopic/page?q=Y&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631096658
多大Grading Regulations, GPA:
http://www.artsandscience.utoronto.ca/ofr/archived/0001calendar/rules.htm#grade
CYCLE申请ECE
MASTER 经验谈(已经收到QUEEN’S OFFER):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q=Y&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8850951771#8970999871
关于推荐信: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OpenTopic/page?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1710992821
关于学历证书: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OpenTopic/page?q=Y&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1670901741#5240974841
关于STATEMENT: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q=Y&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9290908331#4040930431
GPA计算方法(转)
GPA英语全称是grade point average,意思是平均成绩点数。美国多数大学对申请人GPA都有最低规定,不够最低要求的不予考虑。
GPA一般用4分制计算,换算方法参见下表:
百分制分数 等级 成绩点数
90~100 A 4
80~89 B 3
70~79 C 2
60~69 D 1
60以下 F 0
GPA的标准计算方法是将大学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乘以4,再除以100。比较常见的方法还有把各科成绩按等级乘以学求和再以总学分除之。
例如某学生的五门课程的学分和成绩为:
A课程四个学分,成绩92(A);
B课程三个学分,成绩80(B);
C课程两个学分,成绩98(A);
D课程六个学分,成绩70(C);
E课程三个学分,成绩89(B)。
以上五项成绩GPA为:
标准算法GPA=[(92*4+80*3+98*2+70*6+89*3)*4]/[(4+3+2+6+3)*100]=3.31
常见算法GPA=(4*4+3*3+2*4+6*2+3*3)/(4+3+2+6+3)=3.00
在具体运用中,美国大学经常采用总平均绩点与最后两年平均绩点。总平均绩点(Overall
GPA)是将全部所修学科按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点数,最后两年平均绩点(GPA
for the last two years)即将最后两年所修各科按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点数。
在美国,90%的学校GPA计算方法是采取4分制(4.00
scale)的,仅有1%的学校会采取5分制,即A等成绩为5,B等为4,C等为3,D等为2,F等为1,这些学校的最低入学标准也就相应的提高了。中国学生在申请时,应按照自己原先学校采用的GPA制提供成绩,同时注明采用了哪一种的GPA制。
对我国学生很不利的是中国大部分学校的评分都相当严,很多实际成绩很优秀的学生把分数换算成GPA后却还不够3.0,在有些大学里班上前5名学生的总平均成绩都可能会在82分以下,这样在申请美国大学时,GPA都要变成3.O或更低,只能进一些三四流的学校。为了消除这种不利,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在成绩单或是推荐信以及读书计划中说明这种GPA实际上是由于评分标准十分严格而
导致的;二是在提供成绩单的时候,列明这样的成绩在全班,或是全系所排的名次以及百分比。
----------------------
Hug More, Happy More! 发表时间 February 06, 2001 09:19
Marks And Grades
Percentage |
Letter Grade |
Grade Point Value * |
Grade Definition |
90-100 |
A+ |
4.0 |
Excellent |
Strong evidence of original thinking; good organization;
capacity to analyze and synthesize; superior grasp of subject matter with sound critical
evaluations; evidence of extensive knowledge base. |
85-89 |
A |
4.0 |
80-84 |
A- |
3.7 |
77-79 |
B+ |
3.3 |
Good |
Evidence of grasp of subject matter, some evidence of
capacity and analytic ability; reasonable understanding of relevant issues; evidence of
familiarity with literature. |
73-76 |
B |
3.0 |
70-72 |
B- |
2.7 |
67-69 |
C+ |
2.3 |
Adequate |
Student who is profiting from his/her university
experience;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matter; ability to develop solutions to simple
problems in the material. |
63-66 |
C |
2.0 |
60-62 |
C- |
1.7 |
57-59 |
D+ |
1.3 |
Marginal |
Some evidence of familiarity with subject matter and some
evidence that critical and analytic skills have been developed. |
53-56 |
D |
1.0 |
50-52 |
D- |
0.7 |
0-49 |
F |
0.0 |
Inadequate |
Little evidence of even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of
subject matter; weakness in critical and analytic skills; with limited or irrelevant use
of literature. |
(Credit/No Credit: CR/NCR is not in general use in the Faculty)
* The grade point values above apply to marks earned in individual
courses; grade point averages are weighted sums of the grade points earned (see below),
and thus do not necessarily correspond exactly to the scale above. For example, a B+
average would include grade point averages from 3.20 to 3.49, while the lowest B- average
would be 2.50.
Note: In order to "obtain standing" in a course, a
student must receive at least a passing grade (50%) in that course. A Grade of
"F" is a failure. There are no supplemental examination privileges in the
Faculty.
Other notations, which have no grade point values, and which may be
authorized only by petition, are:
AEG |
Aegrotat Standing on the basis of term work and medical evidence |
NGA |
No Grade Available |
GWR |
Grade withheld pending Review |
IPR |
(Course) In Progress |
SDF |
Standing Deferred granted by petition |
WDR |
Late Withdrawal without academic penalty after the relevant deadline ? |
XTR or X |
Extra Course not for degree credit |
? Removal of a grade for incomplete work when withdrawal before the end
of the course has been caused by circumstances beyond the student’s control, arising
after the last date for normal withdrawal. Changes to the record will be authorized by
petition only in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Grade Point Average
The Grade Point Average is the weighted sum (a full course is weighted
as 2, a half-course as 1) of the grade points earned, divided by the number of courses in
which grade points were earned. However, courses noted "AEG" are not included in
the average, nor are transfer credits, courses taken elsewhere on a Letter of Permission,
nor courses designated as "extra." Courses taken as Special Students and
Visiting Students are included in the CGPA.
Three types of grade point averages are used:
- The Sessional GPA is based on courses taken in a single session (Fall,
Winter or Summer);
- The Annual GPA is based on courses taken in the Fall-Winter Sessions;
- The Cumulative GPA takes into account all courses taken for degree credit
in the Faculty.
A Sessional, Annual, and Cumulative GPA is also calculated for all
Special and Visiting Students. For Special Students who have completed a degree in the
Faculty, the Cumulative GPA includes all courses taken both as a degree student and as a
Special Student.
CYCLE申请ECE
MASTER 经验谈(已经收到QUEEN’S OFFER):
Un
CS(SCS)
ECE(EE)
GRE
Fee
Deadline
Alberta Province
Alberta 580
580/237
No
Waiver
Mar.15 for Sep.1
Calgary 550/213
550/213
No
?
Anytime
Ontario Province
Queen 580/237
580/237
No
$70
Feb.1
McMaster 550/213
550/213
No
$50
Western 580/237
?
No
N/A
Mar.1
Windsor 550/213
580
No
$55
Carleton(TTM) 580(600) -
No
?
Mar.1/Jun.1
OCIECE(EE) 580(600) 580
No
?
Mar.1
Waterloo 580
550+4.0
CS
$50
Feb1/Jul1
Quebec Province
Concordia NO
No
No
$50
Feb1 for May
Saskatchewan Province
REGINA 580/230 580/213
No
$50
Saskatchewan 550/213
$50
May1
Monitoba province
Monitoba 550/213 550/213
No
$50
July1 for Sep. 1
New Foundland
Memorial 550/213 550/213
ECE prefer $40
NOte: GRE column is mainly for ECE applicant rather then CS applicant.
If you are CS applicant, you have to take GRE because most Us require it now.
Please check my job with each website of Us in Canada. I am proud of my
hardwork and share with my dear Chinese people together.
Some figures maybe not precise, so take the responsbility by yourself.
Good luck to everyone for next year, 2002 application.
这才叫狠,hope you guys do the same thing as I did.
转贴:如何确定MASTER
的专业方向?
作者 蓝石 初级会员
来自: Vancouver , BC , Canada
如何确定MASTER 的专业方向 ?
--------------------------------------------------
本人在国内已经有了CS 本科学位,来加以有1年多的PROGRAMMER
工作经验, 为了以后在北美的发展,准备申请明年的 graduate study。本想继续读CS
MASTER,但感觉现在从事CS 工作和学习的人太多,随着 IT industry
泡沫的破裂,不知以后IT 的从业人士是否会供过于求。也许,ECE or EE
or MBA 会对我以后的发展更有帮助。还有,
我的同事劝告我不要在学校浪费时间,做COMPUTER 工作经验更重要,CS
MASTER Degree no use.
为此,非常困惑。请教各位斑竹和前辈的见解。
发表时间 April 26, 2001 22:47
水煮牛肉 会员
来自: Toronto
我觉得读part time的更好,一个学期读1门或2门,同时又继续工作,而且选课的时候可以尽量选跟你工作相关的
发表时间 April 27, 2001 08:08
方枪枪 会员
同意
--------------------------------------------------
有朋友也是在考虑这个问题,最主要是你自己考虑清楚读书的目的、读完书的出路及方向。大学,特别是研究生课程,总是和市场需求有一段距离。Full-time读完书出来,颇有点儿“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再干回programmer的本行,拿原来的工资,心里总不甘愿;和市场脱节了两年,有没有公司聘请,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part-time倒是不错的选择,即不和市场脱节,又可以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只是会比较辛苦,工作、学习两头兼顾。可以考虑每个学期少修几门课,虽然时间长点儿,但工作、学习都不耽误,经济上也比较合算。
只是有一点不同意水煮牛肉的观点,所选课程并不一定要和工作相关,只要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有用就行了。
纯属个人意见,还是要靠您自己拿主意
发表时间 April 28, 2001 11:19
iron 会员
来自: Toronto
同意 水煮牛肉
--------------------------------------------------
I will try to enroll a part-time program too.
发表时间 April 28, 2001 18:42
yx 会员
MASTER 的专业方向
--------------------------------------------------
以前IT热门,于是大家都围着IT转,EE做IT硬件,CS编IT软件,MBA组织管理IT。现在没有热门的了,无论那个专业都面临同样处境,典型代表NOTEL,
仔细看一下LAY OFF
的人,从经理管理层到软硬件设计人员都有。下一个热点在那里?
现在没人会知道。因此说不清EE,CS,MBA哪个有钱图。
据体选哪一个实在是因人而异。
如果你有很好的语言天才,面对每周有时高达4,5篇PAPER的作业挥洒自如,那么MBA是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你有很好的数学天才,什么复变函数,概率统计,随机过程都不在话下,同时又喜欢捣鼓一些东西,那么EE是可以考虑的。
通常CS的人学EE会很吃力,反过来EE的人学CS就轻松多了。
MASTER
课程理论性强,一般与现实工作没什么联系,只是对自己有个安慰,别人是PHD,自己好坏也是个MASTER,没差道哪里去。回国时有多点东西可吹。
顺遍说一句,这里的学费比美国便意多了。好算点,列如
FULL-TIME 2年混个MASTER,这里5000-6000加元一年,2年总共才一万多加元搞定MASTER。
而在美国一年一万多美金,2年总共二万多美金才能搞定MASTER。
另外这里读MASTER可以申请贷款,可以免去很多稅,好处多多,
值得去一读。
发表时间 April 28, 2001 20:34
作者 |
文章 |
John
访客
|
请SOSO
及其他有类似经验的朋友,提供一些意见。有关上学好还是工作好。相信很多其他朋友也想知道。
我在国内是EE的bachelor,
从事自动控制工程设计近十年,和soso有类似经历。去年夏天来多伦多后,一边联系学校,一边找工。比较幸运,三四个月后,找到一份做控制系统界面的工作。同时又被录取为一所学校的master(ECE),导师是搞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的。但和soso的区别是导师希望我做RA,但他却没钱.
所以我因为工作和经济的关系,就要求推迟入学时间。
现在的问题是,手头的工作太折磨人,老板很tough.
所以想换地方,但目前市场似乎不太好,所以又想到念书。怎么办好呢?
SOSO朋友,很想知道你目前对自己撇下工作去念书的看法,后悔过吗?没有他意,只是希望得些借鉴。你愿意的话,在这贴也行,发Email给我也行。john_cong@21cn.com.
多谢。
同时希望其他朋友不吝赐教。
本人声明:
大家的发言,无论观点如何。都是有益的启示。希望各位观众同意此点声明.谢谢!
发表时间 February 08, 2001
13:48
|
soso
版主
来自: Calgary, AB, Canada
注册日期: January 24, 2001
发表数量: 418
|
兄弟,我说这么个烫山芋"上学好,还是工作好"就扔过来了。答案很简单嘛,工作好!
首先说明一下,作为一名老学生,我还没有任何“悔改”的意思。做完“穷”学生后再去作“富”职员吧。
以下是一管之见,算是抛砖引玉吧。
移民后为什么想上学?无非是想改善自身处境,提高自已的能力,丰富人生经历吧;上学是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移民加国后,各人选择的余地都极大地增加了,而拥有一个北美学位将会使你在自已选择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就我目前的了解,移民后读学位的常见形式是:
1、申请资助上学的;通常是全日制学生;要求各项条件相对较高一些。理想情况是工作一段时间,有点积蓄后上学,同时也获得了宝贵的加国工作经验,更有利于今后的就业。通常,从UNIVERSITY得到的资助可以保证基本生活开支。而积蓄可以使生活更EASY一些。
2、自已支付学习费用的;可以是全日制学生,也可以是PART-TIME学生,时间长短有区别。相比之下,经济实力不是非常强劲的同仁可以选择读PART-TIME;因为在加国,正常的工资收入是足以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的。生活依就是比较轻松愉快的了,学习时间略长。(也可考虑贷款念书啊!)
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实际上各种情况都随人心愿的时候很少。同时,早一点拿一个北美学位,更可以安心地工作了(不会再被上学中断了),不会再为上学的事情操心了。想想,也是一件乐事啊!
比如我的情况,其实在上班以前(2000年10月)就已经得到教授的OFFER了(全额资助),但还没有得到学校的正式OFFER,所以还是正而巴经地去上班了。上班后,生活是轻松愉快的,工作能应付自如,每月的差异也就是多存点钱还是少存点钱的(虽然所剩不多吧)。大约在工作了近三个月时(2000年12月),必须作出选择了。上学的正式OFFER已到,入学日期在即。怎么办?
(接下一个贴子)
[This message was edited by soso on February 08, 2001 at 20:05.]
发表时间 February 08, 2001
19:57 
|
soso
版主
来自: Calgary, AB, Canada
注册日期: January 24, 2001
发表数量: 418
|
兄弟罗嗦得太多了,SERVER拒绝让我发表,只能分两块了。抱歉!
坦率地说,在北美拿个学位是我出国的直接动机之一。上学是为自已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作的一个计划。而工作挣钱过日子则是更直接的需求。所幸的是,在我的家庭当中,妻子和我都一致地把长远的发展放在首位,我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得到了妻子的全力支持。两人的共识是:只要能够正常生活,拿学位是第一选择。
话往回说,在得到教授的OFFER后,我曾经试图争取过,入学日期往后一点,能推迟半年则更为理想。但是,未能实现。现在的想想,想上学的人多了,人家有钱还能给不出去,就差你一个?
如果不接受这个OFFER,那么要上学就要再申请2001年秋季入学了,当时也已通过多家大学ECE的预申请。这也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机会了。因为,我是2000年2月考的托福,在加重考的计划想都没想过,那样太浪费时间和精力了。申请2001年秋季入学就一定能有机会获得资助吗?当时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老实说,若没有资助上学,我的生活可能会相当艰苦。
接受吧!在得到计算结果“生活费用足够”后,我们俩最终还是决定先去上学!于是在2001年1月移居AB省重新开始了学生生活。
这是我个人的例子,只是想说明,我们在做好了各种计划、安排后,有些情况我们自身是控制不了的,机会也是转瞬即逝。这个问题的更直接的提法应该是“长远计划”
vs “眼前利益”。
有选择是好事,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更需要缜密的思考和十足的勇气。我觉得这不能也不应该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各人应根据自已的情况作出一个相对合理的选择。因为人生没有假设!!!
说一点我现在的生活状况吧。每月从学校获得收入1021加刀(除去学费、EI等支出),房租525加刀外加电费约30加刀,电话费及长途费用约40加刀、AB省医疗保险费(两人68加刀)、交通费约40-50加刀,正常生活费用为300加刀。如何,每一分钱都有它的用途吧?(其实学校给的资助是供一个人的正常生活的,两个人就显得紧张一点了)
罗里罗嗦了一大堆,与大家共勉吧。
发表时间 February 08, 2001
19:59 
|
wotou
会员
来自: Toronto
注册日期: February 06, 2001
发表数量: 36
|
当然能工作最好了
因为上学还是为了工作,如果你直接找到了个好工作,还上什么学,我认识个人来了就到NORTEL了,还上什么学,这里的公司是看你的能力,刚从UNIVERSITY出来的人还没他高,虽然都在一起,我开始也是这么想,现在觉得不太对,这里很认你的经历,不认你的学历,你有本事就不怕,只是开始难,不过对他们也难,只是他们没语言问题,你上学等于有时间学语言,软着陆,但你工作就发
现真的有用,能学到太多的东西了,我开始去连打招呼都不熟练,至今才好点,我找到现在的工作后接到的找我去工作的电话翻了不知道几倍,但好多都被我要的年薪吓回去了,但他们宁可到我这里来尝试一下也不去问没工作经验的,我工作时认识了个从HK来的小孩,他拥有这里的所有的学历,但8个月没找到工作,现在只是在一个公司先做着攒经验,很多从大学出来的白人也没工作,我问过个当地的朋
友,她说他们有句话"hang on your offer",我当时拿到OFFER后还等了一个月才去,我问她好不好,她觉得不可理解,所以看了,我不是做热门行业的,所以当时找真的很难,但找到了机会自己就上来了.
Wotou
发表时间 February 08, 2001
20:25
|
John
访客
|
SoSo,
很感谢你,写了这么多,耽误你不少时间。对我很有启发。同时,祝学业顺利,心想事成。
发表时间 February 08, 2001
20:34
|
John
访客
|
谢谢Wotou朋友,刚才回soso时,没看到你的贴子,晚了一点,抱歉。这里一并感谢所有后跟贴的朋友。
发表时间 February 08, 2001
20:49
|
ABC
访客
|
好家伙,soso你别把人家server搞down了。
其实有人上学是被动的不得已的,而你们是主动去上学,勇气可嘉。
祝所有上学的同志们小龙年成功!!
发表时间 February 09, 2001
10:07
|
kindofbug
会员
来自: Vancouver
注册日期: January 21, 2001
发表数量: 218
|
soso, 你什么时候毕业?
。。。。
发表时间 February 09, 2001
10:45
|
soso
版主
来自: Calgary, AB, Canada
注册日期: January 24, 2001
发表数量: 418
|
多谢kindofbug兄关心,正常情况,若MSc,明年年底前毕业。
兄弟,你们公司怎么样了?感觉最近好象你的贴子上得少了。还好吧?
周末愉快吧!哈哈。。
发表时间 February 09, 2001
13:06 
|
Passby
访客
|
听朋友说,若没有这里的学位,象IBM这样的大公司是进不了的。是这样吗?
有没有哪位朋友是个反例,站出来否定一下上面的说法?
发表时间 February 09, 2001
17:43
|
yunzhang
会员
来自: Toronto
注册日期: January 21, 2001
发表数量: 28
|
我有IBM China的朋友,他的许多同事都在IBM
Canada工作,也都没有所谓Canada或者北美学历。 发表时间
February 09, 2001 18:25
|
泥巴象
会员
注册日期: January 28, 2001
发表数量: 185
|
其实,念书和工作的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考虑。
若在国内就在某个领域内确有专长,有较好的背景,来加后还是从事这个领域内工作,那当然比较理想。但,如果情况不是这样的话,就应该考虑一下了。
大家都能认同的是,加国和中国在文化背景和语言上的差异是明显的。很快融入加国的生活,对相当一部分人而言并不是一件易事。这样对于新人或未登陆者而言,能在UNIVERSITY中渡过一段时间,将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缓冲!你可以:
选择!!合适!!的专业;(相信大家能明白合适的含义)
极大地提高语言能力、交流技巧;
对北美文化及处事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缓解刚登陆时经济上的压力,如果有资助的话;
为JOB-HUNTING提供时间上的缓冲,更好选择今后生活的地区;
得到一个价值不菲的北美学历(对求职无疑是有帮助的);
。。。
个人看法,不当之处请指正。 |
申请加拿大CS
MASTER经验谈--by Josephine
加拿大的学校一般来讲比较注意本科GPA成绩。特别是TOP10的学校一般GPA都要求在80%以上。
托福方面,对TWE要求挺高,而且不易通融。很多牛校都要5分。即使机考很多学校对作文也有要求。另外托福的最低分数线一般也要达到。
如果你专业对,本科成绩优异(>90%),又有相关经验,即使TOEFL只有分数线的水平(一般580以上)成功率也十分大。加拿大的学校不知道中国名校,如果你是名校低分,残念吧。
如果学校根本没提GRE,而你考了GRE,那吗forget about your GRE score。另外,据我了解,很多加拿大要GRE成绩的,都是general
sub一起要向UBC, Mcgill。
如果要转专业读MASTER,特别是CS,在加拿大是十分困难的,因为CS太热,所以所谓IT认证在申请学校时(即使是本科)也不占优势。不要指望抵学分。
以上只是一般的经验,个人情况不同当然也不一样。
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我的GPA,我的学术背景,我的相关工作经验。
建议大家多看看网上以前的讨论。仔细浏览各学校各专业自己的要求。
论文三千卷,不敌红颜一笑间
-- by ravine(峡谷柔情)
我收到一位朋友的电子邮件,问我这个问题,到这里来,又看见大家也讨论正欢,就跳出来扯几句.
我也没什么什么Special的观点,但个人认为,去争论UW还是UT最好,以及牵扯出Undergraduate和Graduate的评比,
这些都不是有特别大的意义. 单从CS专业的声誉上讲,实在是难以说谁比谁好多少多少,我们只需要知道,就CS而言,这些都是顶尖的名校.
而且,Master的比较更看重的应该是你的研究方向,这和本科有很大区别.比如,在database,
cryptography, AI等方面, UT在加拿大绝对是无处其右的. 再比如, 在software
engineering上, McMaster 也是相当excellent. 所以说,对要读研究生的朋友而言,你只需要知道这所大学是否是一流的学校就足够了,应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你的研究方向上.
不好意思,我再声明一下,我不是学CS的,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大家见谅.
是落地申请,还是在国内申请?--by
Josephine
看到学习版最近老有人问是落地申请,还是在国内申请?
我是五月底来的加拿大。来了以后就找了当时deadline还没过的学校申请的。我申请了UT和UWO。
UT我是在deadline头一天递的材料。递材料的时候系里的秘书就说我这个有点悬,但他们会受理。
后来他们让我去面试。因为是admission committee member面试的,当时他说你的背景还不错,不过现在这个时间你感兴趣的实验室可能已经满了,不能保证有position给你。
UWO也让我去面试,这个学校整体的deadline都比较晚。
面试我的教授说移民还是比international student幸运的,因为他们guarantee
deadline以前申请的学生都有financial support,国际学生的学费一般贵一倍,系里要多付钱,所以录取的少。
所以我想是落地申请,还是在国内申请都各有优缺点。
在国内可以早点申请,机会就多。但是如果某个教授对你有意向,让你面试恐怕在国内就不容易了。
不过专业跟专业不一样,象MBA,所有学生费用都一样,应该不会有区别。有的学校有的专业不能保证都有钱给学生,国际学生收费高,可能他们更愿意要国际学生。
对了我以上讲的都是申请graduate和我自己的情况,供大家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