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SMILE STUDY FORUM 帖子精华 3

-- 电脑学习、-- COLLEGE 申请、--英语学习、托福机考、--高中生上大学、--- 申请MBA等

Update Record:    01/08/18 4:17 am     01/08/18 13:21 pm


Computer Science

Homepage of Farther of C++:
http://www.research.att.com/~bs/

Topic: C++--何去何从?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a=tpc&s=100092507&f=599098947&m=369090897&inc=-1

关于选择学习C++书的问题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a=tpc&s=100092507&f=599098947&m=7620959771&r=6380959771#6380959771

COMPUTER ENGINEERING 和 COMPUTER SCIENCE 学起来主要区别在哪? -- by SOSO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5280929442&r=5510965542#5510965542


COLLEGE 申请

加拿大college的入学考试样题,相关事项 -- by Victory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3310990232

我共申请了三所学校.CENTENNAIL, GEORGE BROWN. SENECA..........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5330903052


英语学习

怎样学英语口语 ? -- SOSO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8210934451&inc=-1

快速提高英文水平, 我的不同看法-- by trt 103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q=Y&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9000960371

托福机考

今天终于烤了机考的TOEFL,写点感受,千万别骂我笨 -- XL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q=Y&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3870917481

托福机考经历 -- way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q=Y&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7570919681

今天考完托福都蒙了,把经验教训与朋友们分享一下 -- OLDCAT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7290960981&inc=-1

老话重谈之考托福 -- FOREVER GREEN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3000985191


高中生上大学

在多伦多读大学以前的预科班是个什么概念?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6540935091&inc=1

国内高中毕业生何时来加求学比较合适?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5000953731&inc=-1


MBA

转载 -- 在加拿大IVEY商学院读MBA的日子    (1-7)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q=Y&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2820922681

论加拿大商学院和MBA及我的申请体会 -- 作者:xiao5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4900900212&inc=-1

闲话加拿大MBA之二:我为什么选择了ROTMAN(U OF T)而放弃了IVEY(UWO) -- 作者:xiao5

http://chinasmile.infopop.net/0/OpenTopic?a=tpc&s=100092507&f=812097127&m=2170975732


我说JJMM们,咱们是不是抓一抓精髓啊?

老实说,李阳的办法的关键是“Three ly's method”:

Quickly, Clearly, Loudly

1)找到!!地道!!的常用句子,越多越好(关键是地道,要不,没有作用)
2)用其方法不断重复,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3)创造机会实战操练,培养成就感

关于地道句子的搜集,可以找到任何一本书,比如“英语九百句”,“社交英语”,“出国英语”,“TOEFL听力原文”等等, 都是非常好的教材(当然李阳的东东也可以)。个人认为“TOEFL听力原文”最好,因为它全是地道的北美口语!!

早期试用李阳方法时,第一大法就是背下李阳收集的228个短句,达到见中文脱口而出英文的程度。果然,与外教小试牛刀,感觉非常好(虽然当时就这228句最熟,哈哈)。这就是李阳常说的“学一句就要吃掉一句”的意思。当然,这种方法不需要大段时间,学一点是一点,地道的懒人办法。

我感觉先背了大量的句子后,才会有货往外倒,也才能“显得”咱流利!   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句子后,通过不断的应用,培养自如的表达能力。只要能下功夫,这个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速成的方法。

记得在1998年底,我决定移民时,口语也只是说词儿的水平,操练了三四个月后,就试着每周去人民大学的英语角与人神聊。当然,那儿有好多人大、北大、清华的学生,口语是出奇的好;也有不少外企职员;外语专业人士等。那时候学外语上瘾,有时一聊就聊三四个小时。进步当然是挺快的,由绿手变白脸了(神聊时,脸不红,心不跳)。  

其实,这个方法中的“快速”、“大声”不是最终要求,它是要通过一定的锻炼,使发音器官更适应英语发声的需要。一旦恢复正常语速、正常语调时,你会感觉发音非常轻松。

懒猫:我还真不知道网上何处有Liyang的东东。看看别的网友知道不知道吧。  

祝各位都能练成“正宗北美口语大法”,一定要弘法哟!   (怎么象李师傅来了?  )


快速提高英文水平,我的不同看法

前几天写了一篇"找工作的五要素",把提高英文列为第一,有朋友写信来,问如何快速提高英文,就和他谈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前又看到有位女士谈到丈夫如何"在家苦读三月",努力提高英文,有些感触,又有些不同意见,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讨论.

看了上面的几位朋友探讨关于提高英文水平的经验,有些帮助.不过, 以我的观点来看,这些并非快捷之道.

我先亮亮自己的"家底",大学刚过四级,虽然后来在外企干了几年,英文还是很差,读写能力强一些,口语听力还是一塌糊涂.去年9月刚到这里,几乎什么也听不懂,有电话来,听见响声却不敢去接,宁可让他留到留言机上,再慢慢听.有时仅是一个电话号码,就得听上几遍才能完整写下来,至于对方的公司名,街道号码等等,那更费劲了.所以尽管有些电话的INTERVIEW预约,常常逃而远之 .英文之差是可见的.有些朋友大概和我有详细的经历.

当时真替自己着急,虽然知道计算机的水平可以,但是过不了英文这一关,肯定找不到工作.所以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去提高.虽然在这边的朋友谆谆告诫,要在来之前提高英文.但那几乎不可能,第一,工作忙,第二,再回去背单词?费时又费力.

通过两三个月的学习后(后面讲述),去参加一些面试已经口不喘心不跳.所以我想这样的方法可能更加可行一些,以下是我的观点,欢迎讨论:

第一: 我认为在家里背单词绝对不是什么捷径

很多帖子再讲述如何苦背单词等,我觉得是在走弯道.不想不知道如何办的朋友盲从.

词汇量固然重要.但是我想大部分心移民缺的不是单词量,而是听说能力. 再说,对于最日常的口语对话,词汇量3000~5000就绰绰有余,要讨论一些高深的问题除外,我想HR的人大概不会要和你讨议莎士比亚原作之类的.所以我觉得背单词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急需要解决的是你能够听懂对方说什么,而又要让对方听懂你再说什么,就够了.至于词汇量,有一定量就够,等你上了轨道,其他的慢慢可以BUILD UP起来.

好不容易来到加拿大,国内所缺的英文环境现在就在门口.你却关起门来象以前一样闭门造车,这效果是大打折扣的.我认为不是正道.象前面的那位先生,"连续三个半月,天天关在家里学习......",这位丈夫的行动我是打心里佩服的,但我却劝大家大可不必如此.因为我想大部分人做不到像他这样。

1.毅力问题:

多市阳光如此明媚,天天躲在屋里学习,这样闭关修炼不是我辈人人能够做到的,有个好老婆照顾吃饭说话可能还过得去,如果你也是像我这样的孤家寡人,难!

2.心情问题:

这样大的投入,期望值肯定是高的,要是到时还没有觉得提高多少,挫顿感太强了,不利于以后的长远发展,险!

第二, 走出去会比呆在屋里强

教堂也好,图书馆也好,露天开的小咖啡厅也好.有可能轮到你听你说的场所都比你呆在家里强.其实我发现,大部分人还是愿意TALK的,有一次我去找一个地方,拿了一张地图在路边上看,有个家伙正在溜狗, 马上过来问你是不是需要帮忙....哈,这一问我们聊了半个小时,天南地北的.尽管你知道自己的英文很POOR,但是碰上老外没辙了,这时你就回开动脑筋,为了表达一个句子,把大脑底部的所有家底都掏了个遍,换了三四种说法,对方好象明白了,恍然大悟状:"你说的是不是XXXXX",这下你学了好多,原来XXXXXX这样说就行了,"YES! YES! ..." 嘴巴里重复一遍,赶快记下来吧.下次你就忘不了了.我觉得这种效果比你再听录音带的效果强上十倍.

所以,走出去(不要老和LG/LP在一起,否则一般不会有人自找没趣来搭话的)强于呆在屋里,尽量创造一些可以开口说话的机会(可以再讨论).

以下是我在两个月内所作的,一点经验,对于基础较差的朋友适用,对于已经很HIGH的朋友,可能就贻笑大方了,以下是鄙人"偏方",我认为比正道"疗效"要好:

1. 买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收音机.

平时走在路上就把他塞在耳朵里, 学习和晒太阳两不耽误. CBC RADIO 1 (FM 99.1MHZ) 和CFRB 1010 (AM 1010) 是两个提供听力学习最好的电台.里面有很多聊天闲谈的节目,而且每次针对一个专门的ARTICLE.少听音乐台!!!每天最少2个小时.三月后可以酌量减少.

2. 定一份报纸

出来乍到, 在多伦多STAR 是最合适的了. STAR每月22$, 三月为期. 对于你所能得到的, 这一点INVESTMENT是绝对值的(相信我), 别忘了!

每天读3~4个不同的ARTICLE, 朗读其中的一篇, 10~15分钟为宜. 我刚来没有人说话, 读报纸活动舌头, 觉得乐在其中. 即使有时邻居觉得"呕呀噪喳难为听"的话也要坚持一下, 我行我素嘛, 管那么多!)

另外, STAR的TUESDAY, THURSDAY, SATURDAY版还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工作信息, 一举两得. 如果你还没有订, 赶快拨打电话XXX-XXXX! 不是在替STAR做广告.几个月后, 如果你真的想提高词汇量, 改订GLOBE AND MAIL.

3. 到图书馆或其他公共场所去

借一些关于找工作的书,RESUME, COVERLETTER, INTERVIEW 之类的, 我以上所列三类, 每样最少通读其中的一本. 又学英文有涨这方面的知识, 还是一举两得. 说实话, 连500页的HR MANUAL我都读了一遍, 换一个眼光看世界, 大大不同.

还可以尽量借机向一些老外问问事, 比如说看不懂书中的某个东东之类的, "想请前辈指教...". 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嘛, 在英文这方面, 大部分人是做得我们的老师的(阿拉伯国家来得人除外), 对否?
记住, 问问题倒不是真的要搞懂什么问题, 而是拉住一个人和你说话. 所以尽量无话找话, 比如说今天天气如何如何, 上周天气如何如何之类的. 你会发觉每次你都学了很多东西的.

只要坚持一点: DON'T SHY! 反问一下, 在图书馆, 如果有个陌生人很恳切来问你一些问题, 你是不是也会很热心的为他做点什么? 承认的心境大抵是相同的, 变态的除外.

4. 多看

带一个电子字典, 街上那么多花花绿绿的广告牌, 广告语, 不懂的就查一下, 游人在街上散发什么广告单子, 拿一份过来, 读一读, 每次都有收获. 英文本来在于积累, 苦读不是真正的办法, 反正我是做不到.

5. 能找个老外朋友最好不过了!

和他闲聊一个小时, 强于上10次ESL. ESL我也去过的, 但是里面十有七八是中国人. BREAK时, 就互相寒虚问暖起来, 全是地道中文. 进一步退十步, 效果可想而知. 去了一辆个星期, 就QUIT了.

再没辙, 打一些电话有事没事搔闹别人也是好办法, 反正电话费时按月付, 比如说虽然我不想租房, 却常到处打电话问"你有没有空的房子出租之类的", 你知道到哪里找这些电话号码的. 我想.

还有....

以上是偏方, 吃"十全大补"没有效果的朋友可以试试看.

总之, 我认为, 提高听说能力是关键所在, 毕竟你并不是想修炼到象林语堂先生那样可以用英 991;写小说, 够用就行, 找到工作了, 一切上了轨道, 有的是时间和环境去提高.

到什么程度算够了呢? 能够用英文说梦话, 用英文去想事情, 看到一个杯子第一印象是"CUP"而不是"杯子", 大部分时间说话, 不用先用中文想一遍, 再用英文翻译一遍加上时态语气之类的再出口. 其实, 你会发觉, 当你脱口而出说错了(开始时我也经常说HE HAVE A CAR, 写的时候我想没有人会出这种错误的)时, 你立刻就知道了, 并告诉自己下次注意. 而至于老外, 不太会来注意这些的, 因为他明白你要说什么. 怕出错仔仔细细想好了再说, 总是慢半拍.

提起电话时手不颤心不跳, 面试时从容应对(让对方REPEAT的次数最好不要超过5次), 你的英文就算过了第一关了!

我在9月初登陆, 11月中找到工作. 并不是说我的英文很好了(否则我改用英文写这一长篇大论), 但是达到"足够"应付一些找工作需要的, 并不是需要太长的时间, 关键是你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 兵知道如何解决.

哇! 写了将近两个小时, 该打住了.

以上是一点拙见, 欢迎探讨.

TRT103@HOTMAIL.COM


今天终于烤了机考的TOEFL,写点感受,千万别骂我笨 (节选)

来加快一年了,基本上是在吃喝玩乐中度过的,没有一点追求。现在看着大家一个劲的拿offer,我终于也忍不住去考了一把T。
以前的基础就是3年前凑热闹见了一回托福是什麽样的,糟踏了不少钱,直到现在后悔不已。其实这次也差不多,决心挺大,动静不小,就是功夫不够。
总的来说,机考的水平和笔考差不多。做好纸考的真题,再熟悉一下TOEFL机考的软件就行了。我今天的的听力30题,10个对话,都是一些写作业,放假出去玩之类的。虽然长一点,但比软件上的简单,也许是我水平问题,难的没出来。长篇的对话和文章倒是不难,但很长(总也不完),而且考的细,有两个多选题,听的时候应该注意。我的毛病就是老走神,记不住。
语法其实没什麽特殊的,只是一看屏幕,我总觉得找不到纸上的那种感觉,做起来糊里糊涂的。
阅读比软件上的长,不难,但看着眼晕,本来我阅读就差,这下痛苦死了。我今天90分钟,55个题,时间足够。
作文题是册子上有的。
通过这次考试,我的感觉是英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是听力和阅读。我复习了几天,没什麽长进。还要多听多看,贵在坚持。功夫到家就什麽都不怕了。
另外,考前不要紧张。我因为平时不用功,考前瞎抓,乱看,精神高度紧张。考试的时候点第一个dismiss,就象去点火药,心跳过速,无法集中精力听听力。
一点经验,希望对大家有用。


托福机考经历 -- way

时间:2001/5/25/ 9:00~12:00

地点:islinton 考试中心。

天气:阴,风很大,七点起床,吃早饭,牛奶,面包,烤鸡腿。7:50出发,dufferin专乘地铁,8:40到考场。宣誓,抄写誓言,签名,核对身份。

成绩:L28,S 11-28, R 25。总分,217-270。成绩对我来讲还可以接受。

总体感受:机考感觉上比笔考轻松。我曾经参加过98年8月的比试。
感觉每一部分时间都很紧张。但时已经离开学校5年了,复习一个多月,就参加考试,考试当天还差点迟到。我的L 30题,15分钟,S25题,15分钟,R,55题,90分钟,5篇文章,每篇11题。时间非常充分,根本不担心打不完题。

TIP: 追好在考试前去考长看看,熟悉地形,一是使自己放松,二是估算路上用时。考试当天不要吃的台胞,也不能失业不吃,中间有5分钟休息。要充分利用,可以吃点喜欢的东西,喝点水深末的。考试开始时,有很多练习,使用鼠标,调节音量,做一些练习,按部就班的,最好不要省略,因为开始难免有些紧张,这样可以是你放松。每部分昨完后,不要急于proceed,休息一下,放松一会,在继续。

听力:30导题,提示什么想不起了,感觉比笔试好,因为自己可以掌握进度。有的题听了就可以知道答案,自用几秒就可以做好,有的题要考虑一下,可以勇多一点时间,这比笔试的一律相同间隔好。难度差不多,长蚊帐很长,但一片文章也就是3到题,细节题不多,也许运气很好。10到对话,有的对话有3-4句。对不起,实在记不起长蚊帐有没有排序题。

语法:同笔试差不多,难度也差不多。PUBLIC liberary and Chapter bookstore的书都可以用,如巴朗的书,还有 ETS 的sample test。麻烦大家自己去找一本适合自己的语法书。

阅读:我一向认为自己的阅读和好,则次复习主要是语法和听力,因为我上次考试就扎在语法上了。我个人总认为检查没用,全部题做完后还有35分钟。粗粗检查一下后还有20分钟,就proceed了。结果出来后挺失望的。大家要仔细检查。时间足够。

作文:所有题目都是在小册子上,barron's how to prepared toefl essay is a wonderful book.图书馆有,可以看看。我的考题是如果你要做一次40 miles travel 那道。国内的作文填空发也很好,但只是和突击toefl essay,对提高协作没有帮助。

祝大家好运。


转载 -- 在加拿大IVEY商学院读MBA的日子  (1-7)

iveyuwo http://www.tigtag.com/community/basic/6365_2_6.html

一. 来到加拿大
二. 来到IVEY
三. 第一个月
四. 暑期工作
五. 工作!工作!
六. 学习
七. 同学
八. 中国同学会
九. 未来

IVEY 商学院的教学楼被阳光拥抱着. 灰色的城堡式建筑散发着沧桑的味道. 在学校的教室里, 初春的温柔的阳光, 穿过米色的百页窗, 落在我的手上. 手指偶尔从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上抬起. 我的目光也随着抬起, 望一下窗外清澈的蓝天和天空下灰色的树.

来到加拿大已有两年了. 我是来加移民中的幸运儿. 在踏上加拿大土地的二十天后, 就开始了在这里最好的商学院读书的日子. 而现在, 二十天后, 我就要离开这里, 转迁多伦多. 开始将要在那里的工作. 回首在IVEY的日日夜夜, 我的心里百感交集.

一. 来到加拿大

1999年7月15日, 当我所乘的飞机在多伦多上空盘旋降落时, 地面上无尽的灯海向我的眼前扑来. 这是我第一次出国, 第一次看到地面上有这么多无边无际的灯火. 我拉着坐在我身边的先生的手, 我问他, 我们就要融进这个城市, 我们会是其中的哪一盏灯火呢! 兴奋, 好奇, 焦虑一起涌上心头, 而更多的是迷惘, 不知前方等待我的是什么. 我想这是每一个新来的中国移民的真实心态.

到欧美读MBA是我多年的夙愿. 选择来加拿大读MBA实在是一举几得. 首先是免去了申请签证的痛苦过程. 我的一位老友曾连续三年被美国优秀MBA学校录取, 却连连惨遭拒签. 每逢提起, 她都不堪回首. 第二, 在加拿大读书, 学费便宜. 第三, 在读书的同时, 兼坐”移民监”. 毕业后, 只需要一年, 就可稳拿公民.

IVEY的排名无疑是我选择她的主要原因. IVEY在加拿大商界是排名第一的老牌商学院. 她始建于1921年, 位多伦多东南的伦敦市, 是该市西安大略大学的一部分, IVEY完全按照哈佛商学院的教学模式, 百分百采取案例教学. 我们在学校期间, 共研究了七百多个案例. 内容涵盖了公司经营的每个方面, 包括市场决策, 宏观决策, 融资战略, 财务会计, 统计, 人力资源管理, 等等. IVEY出版的案例是除哈佛以外第二个在北美被广泛采用的案例. 在英国金融时报1999年及2000年的全球商学院排名中, IVEY名列第19名. 是前二十名中唯一的加拿大商学院. http://www.ivey.uwo.ca

  二、来到伦敦市 初建家居

  1999年7月20日,在离开多伦多两个小时后,我们搭乘的汽车离开了401高速路,驶入了伦敦市。这个清凉安静的小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荒芜偏僻的。没有北京的林立的高楼,只有茂密的绿树掩映的小屋;没有多伦多的摩天大厦,只有零星的孤单的公寓楼。唯有涓涓的太唔士河和水里成群的喧闹的野鸭给小城添一点人气。后来我才知道夏天是伦敦一年中最安静的时间。八九月份回校的学生将会让这 个城市变得生气勃勃。

  和刚来的新移民一样,没有汽车,没有工作记录,没有社会信用,没有银行户头,没有驾驶执照,没有社会保险号,也没有医疗保险。而这些却是生活在加拿大所必需的。我的身上唯有的只是一本中国护照,一张移民纸,和几十张百元美钞。而这些在我们进入这个国家后,就变得毫无用处。

  尽管万事开头难,但当生活从零点开始时,每向前进一步,都是一分意外的惊喜。比如说,当在超市里终于明白,那个身上没刺,个头很大的原来就是黄瓜;当在酷日下徒步几小时找房子,突然感受冰冻可乐透心凉的过人妙处;当骑着簇新的自行车,在上下起伏的居民区里寻找家具时,发现两个轮子确实比两条腿省力而且走的远;当用三块钱买到洋人老妈留下的硕大台灯,一块钱买到四个美仑美奂的玻璃酒 杯时的窃喜;当卷起硬地板上的被褥,开心的想象着刚搬进的床垫的舒适和柔软;还有当在新居里第一次吃到白菜猪肉饺子,手赶面条,大米饭和京酱肉丝的狂喜……………。。

  在孤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和亲人时,生活给人感觉是冰冷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当他在伦敦市中心热闹的十字路口驻立时,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只让他感到孤单;旁边咖啡馆里金发碧眼的人们的谈笑,只让他感到别人的欢笑与自己无关。在那一刻,他突然感到自己像是一颗无端被抛出的石子,不知道为什么来到这里,到这里要做什么,怎么做……。

  在举目无亲时,朋友是我的亲人。要是没有二年级RICHARD的帮助,我是没有办法找到朋友的。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在小熊家吃饭,听小熊用那口上海味浓厚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他的超级迷你电饭锅;还有第一次去图书馆,碰到NATHAN操着正宗北京话,热情的在伦敦地图上给我们指点迷津……。我感到我在伦敦的生活,因为有着越来越多的朋友,而慢慢温暖起来。

  在经历种种磨难后,我们终于在加拿大伦敦市快乐地安家了。


 三、来到IVEY

  1999年8月10日,我参加的PRE-IVEY PROGRAM开始了。这个为期两周的课程是专为国际学生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国际学生迅速适应新环境,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好准备。这个课程告诉我们如何克服文化障碍,如何适应加拿大寒冷气候。课程还介绍了学校历史,案例教学法等等。组织这个课程的ELLA STRONG女士,也曾在北京,上海组织过IVEY MBA介绍会。她善良助人,对国际学生非常热心,深受大家的爱戴。

  国际学生的比例高低是国际商学院排名的重要因素。IVEY的国际学生高达30%。同学来自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中国大陆。我惊奇的发现,来自大陆的新移民占了国际学生的大多数。在IVEY当年招收的240人中,来自中国的就有将近50人。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上届的15人。这无疑是和最近几年的大陆移民潮密切相关的。

  ORIENTATION WEEK开始时,越来也多的本地同学出现了。这一周的活动非常丰富:白天是热闹的户外运动竞赛,头脑奥林匹克,晚上则是载歌载舞的卡拉OK,蒙特卡罗博彩之夜和魔幻之夜。本地同学表现得非常踊跃。在激烈的运动赛后,同学们在运动场旁搭起的大舞台上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自编自演的歌舞,争取最后一轮的好分数。小组成员的安排是随机的。我的组里有银发碧眼的SANDRA,说话特别快的AM Y,还有极为淑女的ANDRA。我和另外一个中国同学因为文化不同,没有办法参与讨论,只能等她们商定表演的歌曲,再现学现唱。

  原以为自己在外语学院和外企混了这许多年,应该不会有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可现在深入其中,才明白文化冲击是深层次,全方面的。比如说做为一个从小生长在中国的人,是没有可能知道本地同学在小学读字母课的趣事,也不会了解他们从小唱到大的儿歌。做为一个从小看排球,羽毛球长大的中国人,是没有机会了解加拿大人疯狂热爱的冰球,CURLING。而解决文化冲击的唯一办法是多读,多问,多看,多听。而这一点,说到容易,做到却很难。

  1999年9月3日,IVEY教学楼一层的大厅坐满了MBA2001的新同学。这个新生的群落共有240人,平均年龄29岁,平均GMAT成绩660分。他们肤色各一,语言不同。国际学生超过30%,所用语言超过40种。他们的工作背景更是十分丰富,从投资银行分析员,商业银行专员,股票经纪,到工程师,药剂师,医生,还有地质学家,戏剧作家。

  坐在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群落里,我又是兴奋,又是激动,又是好奇。回想为申请移民所经历的漫漫等待,回想在酷暑里苦读GMAT的日子。我深切感到我能来到加拿大,来到IVEY,是多么的幸运。我还隐隐感到,读MBA的日子将会比我以前所经历的更有挑战性,更艰苦,也更有回报。

四.第一个月

  1999年9月4日,我在IVEY开始了读MBA的第一天.

  早晨八点,我急急地钻进我的教室,坐在早已安排好的座位上.这是一个阶梯式的环形教室,淡淡的藕荷色的墙壁和谐地衬托着深色的藕荷色的CHAIR.教室中央的墙上有9块可移动的白板,白板顶上还有可以自动降下的幻灯幕布.白板前的仪器操作台,有各样的控制按钮,可以播放录像,电脑幻灯片,控制所有的灯光.教授们可以瞬间把教室变成小型电影院.

  66位MBA的新同学神色庄重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每位同学的面前的桌子上,都插放着自己的名牌.为了方便教授们为同学参与课堂讨论的程度打分,同学们每节课都必须放好名牌.这块黑底白字的塑料牌,将会陪着我走过未来的20个月.

  IVEY的课程设置100%沿袭HARVARD.这渊源于IVEY在1921年建校时的全面移植HARVARD的教学法的构想.所以IVEY也和HARVARD一样,不设FINANCE, MIS,或ACCOUNTING的专向,而全部集中于GENERAL MANAGEMENT. MBA课程共两年.每年两个学期. MBA的第二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略有侧重地选修课程.而MBA的第一年里,所有的学生上同样的课程,不能自由选课. FINANCE, ACCOUNTING, OPERATION, MACRO ECONOMIES, MARKETING, STRATEGY, INFORMATION SYSTEM.这些课将为二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但功课的强度和难度非常大,是整个MBA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日子.而第一个月却被称作是难中最难,苦中最苦的阶段.

  这难和苦对国际学生特别是中国学生而言则会更苦.原因有三:

  一是语言困难.尽管所有中国同学都通过面试,被证明有很好的听说能力,但还是很难一下子跟上快节奏的课堂讨论.有时可以听清教授的讲话,却对同学的发言不知所云.而有时可以清楚地听清每一个字,却又因为文化不同,而不能理解.

  二是功课强度大. IVEY为培养未来经理人对压力的适应力,刻意在第一个月中安排了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能完成的课程量.除了每天上午八点到下午一点的三节案例讨论课,下午还要和学习小组讨论第二天课上的案例,晚上则要读完第二天小组讨论的另外三个案例和所有的补充材料.来读MBA的同学大部分都在大学毕业后工作了六七年.在离开学校这末多年后,又重回教室,面对这末大的工作量,确实极具挑战性.而中 国同学因为阅读速度慢,又增加了更大的工作量.学习到凌晨两三点钟,确实是家常便饭.由于吃饭时间缩短,睡眠严重不足,大部分同学都会迅速从红光满面变得面色发青.

  三是教学法不适应. IVEY的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课堂讨论.教授从不给一个最后的正确答案,教授的任务只是利用学生丰富的工作阅历,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建立一个全面客观的思维方式.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每个的学生的成绩有40%到50%决定于课堂讨论的质量和数量.如何在80分钟课上从其他65个从不服输的同学们竞争,抢到发言的机会,对于从没有过举手发言的中国同学来说,极具挑战性.

  在伦敦深秋的灿烂红叶里,我在IVEY的第一个月在混天黑地中飞失而过.多亏有二年级中国同学的指点迷津,我慢慢摸到门路,懂得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如何鼓励自己举手发言,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如何和学习小组成员协调讨论.走在依然翠绿的山坡上,我望着坡上的古堡式的钟楼,心里十分的怅然.似乎这一个月中,我除了在马不停蹄的读案例,没有很实在的收获. IVEY到底能教给什么呢?

五、暑期工作

  1999年12月10日,MBA的第一学期终于结束了。我依然不能回答我在IVEY收获了什么的问题。可是暑期找工已经热闹的开始了。

  有人说,读MBA的过程就是找工作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第一阶段就是找暑假的实习工作(SUMMER INTERN)。每年的五月到八月,学校不安排课程,学生可以自己决定选择到公司里实习工作或是在家渡假。如果没有特别情况,MBA的学生还是希望能在暑假里找到心仪的工作,好好表现,争取尽早拿到PERMENANT OFFER。但是由于暑期的工作机会有限,到校招聘的公司数量有限,竞争十分激烈。

  此时的伦敦已是漫天飞雪,白雪皑皑。我站在积雪的公寓阳台上,看外面雪花飞舞,心里却只有焦虑和迷茫。面对陌生的加拿大市场,我似乎有点手足无措。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加拿大找工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关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招聘信息,还可以帮我们增加接近招聘公司的机会。本地学生似乎有遍布加拿大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同学,父母,兄妹的朋友。可对于只身来到加拿大不到一年的 我来说,只有眼前漆黑一片的感觉。尽管学校的CAREER MANAGEMENT安排了每周一次的找工培训,但洋人的办法是否适合中国学生呢?这时候,二年级的中国同学再次伸出援助的手。他们召开经验交流会,热情地为我们介绍找工的途径和技巧。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找工的途径无非只有两类:校内招聘和校外招聘(ON-CAMPUS AND OFF-CAMPUS)。校内招聘就是公司上门招聘而校外招聘就要靠学生自己各显身手,通过中介公司,网络,和朋友找工作。

  圣诞和新年刚过,新学期伊始,各大公司就蜂拥而至了。最早来的北美最著名的投资银行和顾问咨询公司,比如BCG,UBS AG,GOLDMAN SACHS,MERRILL LYNCH,ANDERSON,MCKINSEY,DELOITTE,ERNST & YOUNG,KPMG等等他们旨在最早抢到最有进取心(AGGRESSIVE),成绩最好,分析能力最强,最想挣很多钱,最可能成为工作狂的MBA学生。这两个行业的高薪对MBA学生来说极具吸引力。大部分的本地学生的兴趣都集中在这两个行业。对中国学生来说,大家都会勇于尝试,但同时也深知成功的可能性会很低。这是和这两个行业对语言的较高要求有关的。尽管在IVEY的历史上, 没有一个来自大陆的中国学生进入过这两个行业,我的同学里终于出现了一位被五大著名顾问咨询公司之一录取的骄骄者。

  随后而来的公司是加拿大顶尖的企业和著名的跨国公司,NORTEL,LUCENT,FORD CANADA,GM CANADA,DELPHI,MAPLE LEAF FOOD,GENERAL MILLS,BELL,BOMBARDIA。这些公司大都本着长期培养的目的,不但注重学生以前的背景,更看重学生是否有可培养的潜质。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找工作的重点。很多来自中国的同学都在跨国公司工作多年,或从事对外贸易的工作,或在国内经营自己的企业。这些国际背景对跨国公司来说很有吸引力。很多中国同学幸运地被这些公司录取了。

  学校的招聘部门会随时更新IVEY内部网站的招聘通知,还会帮助到校的招聘公司安排公司介绍午餐会,晚餐会(INFO SESSION)。同学们笑言,就是找不到工作,这几个月的饭钱确实能省下不少。一旦收到面试通知,学生可以通过IVEY内部招聘网,上网选择自己的面试时间。虽然学校的招聘部门每年有上百万加元的预算,可是对学生的找工作的帮助还是不能尽如人意。很多学生还是要通过校外招聘(OFF CAMPUS)找到暑期工作。

  校外招聘或言自己找工,确实是大海捞针。自己找工不过只有三个办法:注册招聘网站,联络IVEY校友,联络自己的朋友。这对本地同学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但对中国同学来讲,要靠自己的运气。还是有一些同学通过这几种办法找到暑期工作。

  暑期找工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也许在每天挤出几小时的时间来找工作,而努力了几个月后,依然是两手空空。可是这其间我们学会如何写好COVER LETTER,个人简历。如何做好面试准备,如何做好面试,如何和校友联络,如何FOLLOW UP。而这些就是找工的最大收获,因为我们为找毕业后的工作做好了准备。由于当年经济形势较好,在我离开伦敦时,大半中国同学都已尘埃落定,准备开始在加拿大的暑期工作。而我在上下求索四个月未果的情况下,我有幸拿到了加拿大最大的私人金融管理集团在北京办事处的暑期工作。登上回京的飞机,回家了。


六、学习

  经过了一个暑假,我在IVEY能收获什么的问题也慢慢有了答案。我在暑假里某一天猛然悟到,IVEY对我思维方式的改变。对所有遇到的问题,我会自动把它当作是一个案例,用IVEY教给我的方法,一步步分析,找到多个可行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然后确定行动计划,和调整方案。我忽然意识到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而是通过分析上百个不同的商业案例,潜移默化地移植到 我的头脑里。我终于明白了在IVEY的第一个月的困惑。IVEY也许不能让我记住如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建立数据金融模型,如何精确计算财务平衡表和盈亏表,但IVEY赋予了我一个清晰的全面而客观的思维方式。这种高位的战略思维方式(STRATEGIC THINKING)正是一个企业经理人所必须具备的。正如我在暑假北京遇到的93年毕业于IVEY的校友,万维网总经理,董先生所言,这种战略思维方式,让IVEY的毕业生能受用终生。

  在IVEY读书,还要面临学习小组的挑战。IVEY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个五到六个人的学习小组。小组每天必须讨论第二天课上将要讨论的案例。这个办法自然也是来自HARVARD,旨在培养团队合作技巧和提高上课讨论的质量。小组成员在开始是硬性分配的,两个月后,学校认为同学间有了足够了解,就可以自然组合。这时候,大部分国际学生就开始处于尴尬境地。由于很多本地学生组合时 ,只吸纳一个或两个国际学生,很多国际学生只好自己组合。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别,以及性格差一,有些小组在开学几个月后就寿终正寝了。而有的小组却能活过整整一年。小组的成员,因为朝夕相处,日夜厮守,将会成为终生的朋友。

  考试是MBA生活中最刺激的事情。IVEY的考试通常有三种,4小时堂考,48小时报告和回家考试(TAKE HOME TEST)。考试全部开卷,只是要求的时间,地点略有不同。我在考试期间有严重的焦虑失眠症。记得一年级最后一周的五门考试期间,我的有效睡眠时间逐日递减,直到最后一天的运作考试时,我直等到伦敦的鸟儿开始在凌晨五点为我唱歌时,方才睡去。而刚刚休息了两个小时的脑袋,在早晨八点就开始运作。四个小时考试之后,自然只有手脚冰凉,四肢发颤,眼睛发直。写48小时报告的过程也非常 有趣。五六个小组成员,领了考试案例,聚在同学家里。打开啤酒,可乐,要了比萨饼外卖,就开始了两个通宵的苦战。在交报告的前十分钟,最好不要站在教学楼前。因为随时都有风驰电掣的汽车疾停楼前,接着车里的同学立即蹦出车门,直奔楼立交报告的箱子,把自己小组的苦熬两昼夜的报告准时塞进箱子。

  IVEY的学习负担很重。在IVEY的一天是这样的。早晨七点钟迷迷糊糊地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匆匆早饭后,又匆匆赶到学校。八点钟,第一节课开始了。很多同学在这时候依旧是半梦半醒。直到第二节课,一杯杯浓郁的咖啡终于把所有的人唤醒了。第三节课总是饥肠辘辘中度过。因为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接近一点钟了。可是不管脑子的清醒程度如何,也不管肠胃的饱和程度如何,我们必须要集中精神 跟上课堂讨论,还要在手臂如林的教室抢到发言的机会。下课后,在简短的午餐后,各个小组选择不同的时间,地点,开始小组讨论。如果小组讨论效率不高,讨论时间会拖到四五个小时。匆匆回家后,胡乱吃点东西,又要开始准备第二天的三个案例。我准备一个案例至少要两个小时。等到功课完成时,一定是又过了子夜了。在IVEY两个月后,所有人都感到一种源自骨髓的疲惫,却不能停止工作。经过 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每个人最大的潜能都被发掘出来,足以应付未来工作的挑战。

  苦中作乐的事情,自然是每周五下课前的最佳”葛话儿”(CHICKEN WORDS)评选。就是列出本周课堂讨论中最可笑的发言。由于人的大脑经常出轨,发言时经常词不答意,言不由衷,或是自己说的话,自己都不知所云。比如说:

  - Starbucks should expand globally,because the world is a much bigger market than the United States.

  - If the system gets stuck,you need to lubricate it to get going。It needs an injection (of money).

  - You need to find a good source of reproductive capability.God knows,we’re all looking for that!

  - I don’t know how many people live in Germany,but I know there are quite a few

  - As 18 month employees,they had only been there a year and a half

  - 24% of a small number is a small number

  而第一年评选的年度最佳“葛话儿”是:I have needs,and I’m willing to pay to have them filled。”获得每周最佳的同学每天必须携带那只光皮塑料鸡到校。我们班的DARCY还在她抱鸡的那一周每天热心地给鸡换上漂亮的白裙子,戴上紫色的小帽子。

七、工作!工作!

  2000年9月4日,MBA二年级的课程在平静中开始了。这种平静来自于对MBA生活的完全适应和对将要开始的新挑战的充分准备。二年级的学习压力相比一年级小了很多,可以自由选课,加上每星期五没有课程安排,多了很多时间。大家的主要精力基本放在找工作上。

  MBA的日子走到这个这里,同学们基本对自己未来的方向有了明确的选择,再加上在暑期找工时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所以这时候找工比一年级时更有方向,更有策略,更加得法。我把找工作的过程比作完全自我包装的过程。如何让招聘公司了解到自己对公司有价值的方面,就要做好每一个环节。

  COVER LETTER和RESUME自然是第一步。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为不同行业准备了不同版本的简历。而送给不同招聘公司的COVER LETTER更是度身打造。为了能让招聘公司一见钟情,很多中国同学请本地同学帮忙较对,检查语法错误。即使有著名公司背景的同学也不能放松。对于好不容易拿到的第一轮面试机会,大家更是紧张备战,除了自己把面试的故事编好,还要请同学帮忙做面试演习。虽然第二和第三轮面试可以住在公司提供的舒服的酒店,可是第二天的五六个经理人员的车轮大战确实能让人筋疲力尽。当一个个希望升起 又破灭的时候,心情也在期待和沮丧之间轮回。拿到OFFER的同学自然是欣喜若狂,暂时没有得到好消息的同学在毕业的日子渐渐临近时,心情就越发沉重起来。

  2000年圣诞节前,已经有不少同学拿到了OFFER。中国同学也战果辉煌,居然有16位同学拿到了工作。这些公司都是一些国际上的著名企业,比如CITIBANK,GM,CIBC,NORTEL,FORD,ROYAL BANK,AT KERNEY,MANULIFE等等。这一年的圣诞和新年对他们来说是轻松和快乐的。可正当大家为新年孕育着新希望时,北美股票市场却风云突变,各大公司噩耗频传,NASTAQ更是跌破了二千点。大家心里的希望突然变得沉甸甸起来。从2000年1月开学起,无论是加拿大还是美国的MBA学校突然门庭冷落起来。IVEY内部招聘网上每天只挂着七八条招聘启事。没有OFFER的同学面 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危险,心里怎是一个急字了得;而有OFFER的同学心里也是惴惴不安,唯恐公司收回OFFER。在毕业典礼前一周,我的一个土生华裔同学就惨被一家美国著名高科技公司收回了OFFER。

  尽管在如此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很多中国同学的努力还是慢慢有了结果。截至到2001年4月底,超过大半的中国同学在加拿大找了工作。他们所加盟的公司遍及各个领域,银行,保险业,风险投资,顾问咨询,高科技,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医药业等等。他们的新生活将会在多伦多,渥太华和蒙特利尔开始。还有的同学在此时移民监已满,将要移师美国或是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回国创业去了。

  有人形容MBA找工作的过程,就象是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在黑暗的隧道里前行。尽管每走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依然不知道何时能到达终点。其间每个人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别人难以想象的。这种压力不仅会压抑人的情绪,更会摧毁人的自信。能够经得起这种磨练,不被压力摧垮的人是让人佩服的铮铮铁汉.


今天考完托福都蒙了,把经验教训与朋友们分享一下

今天上午去考了托福,成绩不理想,打算两周后再考。虽然心情不好,但还是决定化悲痛为力量,希望我的经验能对朋友们有所借鉴。

首先听力的确比纸考要难,以前以为自己听力一向很好,考前根本没当回事,这次可把我给考蒙了,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有朋友觉得光对话题难,可是不知是我运气不好,还是水平没到,段子题也不容易,净是细节题,段子又多又长,你想它完它还没完没了。有的段子觉得听得挺懂的,可到答题的时候又似是而非。记得有一道长段子,听到都听懂了,可是题目让你把四句话排序,只记得三句话的前后顺序 ,有一句怎么也想不起来了,那么长的段子,谁知道它要考哪句。我这次怎么感觉托福听力比看原版电影还难听懂呢,以后也不知道用什么材料训练了,看来光靠听纸考题是不行了。

以前最怵语法,擅长听力与阅读,可这次考试正好反过来。语法难度好象跟纸考差不多,只失一分。最让我大跌眼睛的就是阅读。阅读的难度跟纸考也差不多,时间大大富裕,还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满以为至多只丢一分,可谁想到........faint!!!真是打死我也想不明白,到现在我还琢磨是不是有那么万分之一的可能是计算机出毛病了?作文就是bullitin上的题。


Forever Green
会员

来自: Toronto
注册日期: March 21, 2001
发表数量: 37
老话重谈之考托福

先向大家问好。开学这两星期,我忙得晕头胀脑,一直没时间上chinasmile。今天考完了入学以后的第一个term test, 终于找出点时间来回老家看看。
粗略地看了看这些日子的帖子,看到有两篇关于考托福的,说得都很好,我在这里旧话重提,也给大家聊聊我考托的经验和教训。
托福我考了两次,前后相距一个月时间,第一次237(不好意思,还有脸在这提〔,第二次270,要是换算成笔试成绩,两次相差了有60多分。我倒没有用楼下一位老兄介绍的秘诀,将印地安人及欧洲移民的历史书看上几遍。我觉得,在一定的基础上,对机考的适应很关键。因为我复习所用的资料都是笔试的。在第一次考完后,感觉机考的特点和笔试的差异还是挺明显的: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吹玉箫。--

发表时间 May 31, 2001  23:21点击这里查看Forever Green的档案编辑或者删除文章

Forever Green
会员

来自: Toronto
注册日期: March 21, 2001
发表数量: 37
老话重谈之考托福续一

一.听力
1.段落加长,细节减少。我第二次时居然有9个长段子。段落长,细节少就要求我们加强通篇理解能力,而不必过于注重细节记忆。就是说,偶尔走走神,也不影响你答题。但也有例外,例如我遇上一段是比较两种我根本就没听说过的动物,解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关系。问题是让我从4个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那一个,而正确的那三个分别出现在段子的头,中,尾三个部分。漏听了任何一个,就得猜了。
2.说到猜,就来谈谈猜。机考的听力不入笔考的好猜了。首先是咱们前人总结出的规律性的问题没有了,象什么吃的,一定是pizza难吃,apple pie好吃;什么女生勤,男生懒;电影遭批判,音乐会受好评等等的问题不再出了。二是从选项中能根据常识判断的问题少了,相反很多选项还很tricky,如果没听懂,或漏掉了重要地方,各个选项看着都很象,都符合整段话的背景。三是先听题,后出选项,这样,象笔考那样先看到选项后,在听题时就问的方面着重听的优势没有了。
3.虽然可以自己安排每道题所花时间,但用处并不大。因为听力的内容并不象阅读的一样,需要花时间去理解。听的东西是在越短的时间内记忆越清晰,时间越长以后越模糊。这也是为什么在笔考中听力的答案是越改错得越多的原因。
4.图画不说完全无用,也是基本无用,只要是上课,就有那么一个黑胖老太太往那一戳,只要是两人对话,就那么一男一女在一看不出是什么地方的地方傻站着。我前后两次考试的图画有许多幅都是一样的,害得我第二次上去时大喜,以为我运气好,赶上了和上回同样的题,心里还暗笑,这ETS的题库也太小了,才一个月就有重复的题了。等到一听,才发现根本是两码事,这一惊,又好几句过去了。敢 情ETS不是题库小,是图库小,我都怀疑加起来图库里也不超过50幅画。
5.题目难度不同,分值不同。如过你听到最后几个段子时,越听越轻松,你可不要大喜过望。这证明你前面的题错误率较高,计算机已自动把题目难度降至你的水平,这样,后面你做得再对,分也不容易高上去了。我第二次听力并不觉得比第一次好,但却高了2分,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大家一定主意前半部分的正确率。
6.要合理安排时间,虽然前面的题的正确率将影响后面的题的难度与分值,但也不能在前面的题上反复思量,过于慎重。一是前面说的原因,多花时间有时是越想越错,二是容易虎头蛇尾,后面的做得过于慌张,错误增加。
7.总而言之,听力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在托福的三个部分中,要想获得同样的分值增长,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听力所需花费的功夫最大。但在机考中争取拿到23-24还不是很难的。怎么练习听力,各种各样的方法大家都谈了很多了。我在这里补充常被大家忽视的一点:找一本纠正发音的书和带子,一天一个音地纠正自己的发音。很多时候我们听不懂是因为我们发不准,或是相近的音我们辨不出 。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吹玉箫。--

发表时间 May 31, 2001  23:23点击这里查看Forever Green的档案编辑或者删除文章

Forever Green
会员

来自: Toronto
注册日期: March 21, 2001
发表数量: 37
老话重谈之考托福续二

二.句子结构
1.句子结构部分是大部分中国学生的强项。在笔考中,很多中国学生这部分能拿满分,但在机考中,这部分和写作综合算分,能在TWE中拿满分的中国学生却并不多见。所以机考这一点也使我们的优势打了折扣。
2.就句子结构题目本身而言,和笔考大致相同。
3.句子结构部分的复习比较简单。先找一本中级的语法书大概通读一遍,熟悉常用的语法点。然后找较新的真题开做。不用多,十套足矣!反复做,把第一次错的挑出来,更不要放过自己猜对的那些,更更不要放过自己觉得只是粗心了一下才错了的那些。所谓粗心证明你还没在这个语法点上养成一种直觉。因为在机考中,句子结构部分的题你一旦选了确定以后,是不能回头去改的,所以你也没有机会再去 检查,所以你必须养成动物一般的直觉去完成这一部分。
4.在句子中发现比较罕见的用法不要轻易断定为错,句子结构中考的语法点都是较常见的,再注意看看别的选项,一定还有更明显的错误。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吹玉箫。--

发表时间 May 31, 2001  23:27点击这里查看Forever Green的档案编辑或者删除文章

Forever Green
会员

来自: Toronto
注册日期: March 21, 2001
发表数量: 37
老话重谈之考托福续三

三.阅读
1.我已经不止碰上一个觉得阅读简单,结果却在阅读上翻了船的。当然,说是翻船,并不是特别差,总在25-26之间吧,只是觉得挺简单的应该能拿30呀!
2.觉得简单有两个原因:一是时间大把,虽然篇幅比笔试中的长了许多,但大概大部分人做完都还有20-30分钟吧。二是生词好象也没有笔试中的多,内容也不那么晦涩,一篇读下来好象挺明白的。可是为什么不易得高分呢?
3.一个原因是阅读中题目虽然是已经确定的,但每道题的分值也是不一样的。如过你恰巧错了两道,甚至一道分值高的题,你的分就一下掉下来了。
4.另一个原因就是对得太快了。笔试中的阅读,基本上是每篇就一道主题题型问题,其它是细节题,词汇题等。这就允许在笔试中先很快地掠看一遍全文,然后边看题目边回文中找对应答案。而在机考中对你整篇的理解要求提高了。一篇中可能多达三到四个主体题型的题目。比如我遇到的一篇是讲20世纪初在美国的一个工业博览会。一个问题是该篇的主体是什么,一个问题是对该博览会的以下四个说法 哪个是错的,相关的评价分散在文章的头,中,尾三段中。还有个问题是,该博览会对以后的美国工业拿几方面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也是分散在全文各处。有的时候你以为在文中的某处找到答案了,但你接着往下看,文章的后面一个转折,又把前面这种说服否定掉了,否定词还用得不是很明显。这样,文章的内容及词汇虽然不是很难,但问题的思路居然有点象GMAT了,总要饶点小弯。
5.代词指代类的题,指代的对象离该代词越来越远。我遇到一道让我找在反黑段落中找代词指代的题,居然给我反黑了两段。
6.熟词僻义,当然这里不是象GRE中考你对熟词僻义的记忆。而是让你通过阅读上下文,发现一个很常见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居然是个我们以前从来不知道的意思。所以说是考的词汇,实际上还是考的阅读理解。不象笔试中的阅读,考到词汇时,你根本不用回到原文中,它考的只是你认不认识这个词。我在考试中遇到2个这样的题,可惜没记住,不然可以举出例子来给大家看。
7.基于机考阅读的特点,先略看文章,然后看问题,然后回文中对应处找答案的笔试阅读策略就不太适用了。最好还是能比较清晰的看一遍全文,然后再看题;而且即使在做细节题时,也要尽量多参看上下文。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吹玉箫。--

发表时间 May

 


Josephine
会员

注册日期: June 09, 2001
发表数量: 54
转贴!

主题:论加拿大商学院和MBA及我的申请体会
作者:xiao5
时间:2001-04-28 01:32
论加拿大商学院和MBA及我的申请体会

本人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考TOEFL, GMAT, 研究学校,写ESSAYS,准备整套申请材料,PHONE INTERVIEW等等,最终得到数间加拿大TOP商学院MBA PROGRAM的录取,也算是功德圆满,不辜负我一番苦功。2000年3月,在移民加拿大面试通过后,鉴于我自己的情况,我决定去加拿大读MBA。在申请的初期我也是一窍不通,我在网上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和参考了前辈大虾们的经验,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鼓舞,我无法一一向他们致谢,只好仿效他们,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供后来者参考,但愿能让有志就读于加拿大TOP商学院MBA 的朋友们少走一点弯路。本文仅为个人之见,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拍砖。

与美国众多名校相比,加拿大的MBA显然少了一些底气,不论是在世界上的声誉还是毕业生的工资,加拿大排名前几的商学院与美国的TOP15都相去甚远,其中排名最高的IVEY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历史上最好的排名也才第19位,还是FINANCIAL TIME排的,而最权威的MBA排名应该是BUSINESS WEEK。但是与美国之外世界上的其他商学院相比,加拿大的商学院却是绝对一流的。根据最新的BUSINESS WEEK排名,美国以外的MBA第一档次的商学院有7所,其中加拿大的IVEY和ROTMAN (U OF TORONTO)分别排在第5和第7,第二档次的商学院有8所(不排名),其中加拿大的商学院占据了三席,分别是QUEENS, YORK和MCGILL,榜上有名的远比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为多。另外由于加拿大中国移民众多,学费又相对便宜,再加上北美的特殊位置,加拿大的MBA课程已经成为中国学生除美国以外的首选。

发表时间 June 25, 2001  11:16点击这里查看Josephine的档案编辑或者删除文章

Josephine
会员

注册日期: June 09, 2001
发表数量: 54
转贴!

我一直坚持认为,MBA课程的名牌效应远远大于其他专业。顶尖MBA如哈佛、斯坦福、沃顿、麻省理工等商学院毕业生的年薪起点在十万美元以上,毕业时每人都有几份工作挑着干,毕业后数年往往能达到四五十万美元,而排名50名后的MBA却有很多找不到工作。个中原因我不再赘述。就读MBA期间,无论是金钱还是时间都要投资不少,所以准备读MBA的朋友们比读别的专业的人应该更加慎重 选择学校。个人以为,籍籍无名的MBA根本不值得花时间和金钱去读,还不如修一个电脑的证书实用。加拿大的商学院不少,但真正在国际上小有名气的却不多,除了上述BUSINESS WEEK提及的五个之外,UBC的MBA也是相当不错的,应该与MCGILL, YORK, QUEENS同处于第二档次。这6个商学院毕业的MBA的就业前景相对来说还算乐观,年薪按照加拿大的人均收入水平来讲算高的,起薪都在6万加币以上,IVEY和ROTMAN更是在8万左右,当然中国学生要低一些,不过起码也算“高子里面的矮子”吧。

既然号称“TOP MBA”,录取的条件自然十分严格。这6个学校的托福最低要求都是600,GMAT平均分都在640以上。由于这几年加拿大的中国新移民增长很快,其中想读MBA的不在少数,造成了这些名校的门槛明显变高。比如多伦多大学的ROTMAN,去年入学的GMAT平均分已经到了吓人的680,比美国大部分的TOP10学校还高,与哈佛持平。对中国人来说申请难度已经不亚于美国TOP10 的后面几所学校,我已经见到至少3个GMAT在720以上的被ROTMAN拒了,其中一个后来被CHICAGO的GSB录取了,牛吧?因为申请的中国人太多,成绩也太好,但每个学校为了保持学生的多样化,不可能录取太多的中国人,所以只能在“高子里面选高子”,把条件最好的选进来。UBC甚至除了要求T和G之外,还特别要求中国学生的大学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才能申请,简直是变态 。

发表时间 June 25, 2001  11:17点击这里查看Josephine的档案编辑或者删除文章

Josephine
会员

注册日期: June 09, 2001
发表数量: 54
转贴

当然,MBA的申请并不完全取决于简单的分数,它更像一次求职,TOEFL, GMAT, 工作经验的质量和长度,ESSAYS,推荐信等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你如果某一方面的条件不太好,你可以突出自己优秀的方面来弥补。比如我自己,GMAT考得一塌糊涂,才640,工作也忙得要命,没时间考第二次。当初在网上发贴子问别人的时候,正好有720的被ROTMAN拒了,自己也觉得没戏,后来写ESSAY又一拖再拖,寄APPLICATION PACKAGE的时候才发现已经过了ROTMAN的DEADLINE元月15号,我19号才寄出去。可就这样ROTMAN也没句我,后来说因为我过了DEADLINE,所以将我WAITINGLISTED,不过可以明年再入学。其他学校除了QUEENS因为开学时间是5月,我来不及准备所以没报之外,其他4所我全报了,结果全中!我自己都有点受宠若惊,我在那边的同学都表示不理解 ,说你怎么640别人还取你?这样看来我在突出我自己的长处和准备申请材料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虽然我分低,但我有我的优势,我14岁上大学,18岁大学毕业,国内工作5年,香港工作5年,在ESSAY中我扬长避短,大力吹嘘自己的工作经验(自己认为的“闪光点”),可能鬼子看着还挺对胃口吧。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就看自己能不能发掘和表达出来。ESSAY一定不能马虎, 个人觉得比GMAT还重要。推荐信没必要找什么名人,反正中国的名人老外也基本不认,找老外觉得最了解你的人。我是广州外贸学院毕业,学校的教授就那么几个,教过我的就更少了,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愿意给我写推荐信的,后来想了想,还是找我原来的班主任写算了,虽然他才是个讲师,可他辅导了我4年啊,怎么说也比只上了我几次课的教授了解我吧,果然,我班主任给我写的推荐信有血有肉, 我估计起的作用不小。

总之,分数当然是越高越好,可是你要是没时间把这个要命的GMAT考得高高的(个人认为只要有时间,多考两次上680应该不难),那你就要在别的地方多下功夫了,特别是ESSAY和INTERVIEW。

都半夜两点了,泡网这么多年了,从来没写过这么长的贴子,累坏了,就虎头蛇尾地收笔吧。对了,我最后选择了IVEY。要是哪位朋友还有什么问题,请给我留言或者写信到XIAOWU@SINA.COM,我会尽量给大家回复的。

发表时间 June 25, 2001  11:17点击这里查看Josephine的档案编辑或者删除文章


C++之父B. Stroustrup近期言论

翻译者 : myan
出处: http://www.research.att.com/~bs/
[译者按] Bjarne Stroustrup博士,1950年出生于丹麦,先后毕业于丹麦阿鲁斯大学和
英国剑桥大学,AT&T大规模程序设计研究部门负责人,AT&T、贝尔实验室和ACM成员。1979年,B. S开始开发一种语言,当时称为“C with Class”,后来演化为C++。1998年,ANSI/ISO C++标准建立,同年,B. S推出了其经典著作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的第三版。C++的标准化标志着B. S博士倾20年心血的伟大构想终于实现。但是,计算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就在几年前人们还猜想C++最终将一统天下,然而随着Internet的爆炸性增长,类似Java、C#等新的、现代感十足的语言咄咄逼人,各种Script语言更是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禁有些惶恐不安。C++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呢?其前景如何?标准C++有怎样的意义?应该如何学习?我们 不妨看看B. S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下文字是译者从troustrup1998年之后发表的若干文章、谈话笔记中精选出来
的,由于出处不一,内容多有重复,为保持完整,亦一并译出。
以下内容选自B. S在自己主页上发表的FAQ

1. 请谈谈C++书。
没有,也不可能有一本书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好的。不过对于那些真正的程序员来说,如果他喜欢从“经典风格”的书中间学习一些新的概念和技术,我推荐我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1998年的第三版和特别版。那本书讲的是纯而又纯的C++,完全独立于平台和库(当然得讲到标准库)。该书面向那些有一定经验的程序员,帮助他们掌握C++,但不适合毫无经验的初学者入门,也不适合那些临时程序员品尝C++快餐。所以这本书的重点在于概念和技术,而且在完整性和精确性上下了不少功夫。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C++会变成今天的模样,我的另一本书The Design and Evolution of C++ 能给你满意的答案。理解设计的原则和限制能帮助你写出更好的程序。www.accu.com是最好的书评网站之一,很多有经验的程序员在此仗义执言,不妨去看看。

2. 学习C++要花多长时间?
这要看你说的“学习”是什么意思了。如果你是一个Pascal程序员,你应该能很快地使你的C++水平达到与Pascal相近的程度;而如果你是一个C程序员,一天之内你就能学会使用C++进行更出色的C风格编程。另一方面,如果你想完全掌握C++的主要机制,例如数据抽象,面向对象编程,通用编程,面向对象设计等等,而此前又对这些东西不很熟悉的话,花上个一两年是不足为奇的。 那么是不是说这就是学习C++所需要的时间呢?也许再翻一番,我想打算成为更出色的设计师和程序员最起码也要这么长的时间。如果学习一种新的语言不能使我们的工作和思想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那又何苦来哉?跟成为一个钢琴家或者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相比,学习一种新的、不同的语言和编程风格还算是简单的。

3. 了解C是学习C++的先决条件吗?
否!C++中与C相近的子集其实比C语言本身要好学,类型方面的错误会少一些,也不像C那样绕圈子,还有更好的支持库。所以应该从这个子集开始学习C++。

4. 要想成为真正的OO程序员,我是不是得先学习Smalltalk?
否。如果你想学Smalltaok,尽管去学。这种语言很有趣,而且学习新东西总是一个好主意。但是Smalltalk不是C++,而且把Smalltalk的编程风格用在C++里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出色的C++程序员,而且也没有几个月的时间百无聊赖,请你集中力量学好C++以及其背后的思想。

5. 我如何开始学习C++?
这取决于你的基础和学习动机。如果你是个初学者,我想你最好找个有经验的程序员来帮助你,要不然你在学习和实践中不可避免的犯下的种种错误会大大地打击你的积极性。另外,即使你的编译器配备了充足的文档资料,一本C++书籍也永远是必不可少的,毕竟文档资料不是学习编程思想的好教材。选择书籍时,务必注意该书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讲授标准C++,并且矢志不渝地使用标准库机制。例如, 从输入中读取一个字符串应该是这样的:
string s; // Standard C++ style
cin >> s;
而不是这样的:
char s[MAX]; /* Standard C style */
scanf("%s",s);
去看看那些扎实的C++程序员们推荐的书吧。记住,没有哪本书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好的。另外,要写地道的C++程序,而避免用C++的语法写传统风格的程序,新瓶装旧酒没多大意义。
(遗憾的是,目前在市面上的中文C++教材中,符合B. S的这个标准的可以说一本都没有,大家只好到网上找一些英文的资料来学习了。——译者)

6. 怎样改进我的C++程序?
不好说。这取决于你是怎么使用该语言的。大多数人低估了抽象类和模板的价值,反过来却肆无忌惮地使用造型机制(cast)和宏。这方面可以看看我的文章和书。抽象类和和模板的作用当然是提供一种方便的手段建构单根的类层次或者重用函数,但更重要的是,它们作为接口提供了简洁的、逻辑性的服务表示机制。

7. 语言的选择是不是很重要?
是,但也别指望奇迹。很多人似乎相信某一种语言能够解决他们在系统开发中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他们不断地去寻找完美的编程语言,然后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沮丧。
另外一些人则将编程语言贬为无关紧要的细节,把大把大把的银子放在开发流程和设计方法上,他们永远都在用着COBOL, C和一些专有语言。一种优秀的语言,例如C++,能帮
助设计者和程序员做很多事情,而其能力和缺陷又能够被清楚地了解和对待。

8. ANSI/ISO标准委员会是不是糟蹋了C++?
当然不是!他们(我们)的工作很出色。你可以在一些细节上找些歪理来挑刺,但我个人对于这种语言以及新的标准库可是欣欣然。ISO C++较之C++的以前版本更出色更有条理。相对于标准化过程刚刚开始之初,你今天可以写出更优雅、更易于维护的C++程序。
新的标准库也是一份真正的大礼。由于标准库提供了Strings, lists, vectors, maps以及作用于其上的基本算法,使用C++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9. 你现在有没有想删除一些C++特性?
没有,真的。问这些问题的人大概是希望我回答下面特性中的一个:多继承、异常、模板和RTTI。但是没有它们,C++就是不完整的。在过去的N年中,我已经反复考虑过它们的设计,并且与标准委员会一起改进了其细节,但是没有一个能被去掉又不引起大地震

从语言设计的角度讲,我最不喜欢的部分是与C兼容的那个子集,但又不能把它去掉,因为那样对于在现实世界里工作的程序员们来说伤害太大了。C++与C兼容,这是一项关键的设计决策,绝对不是一个叫卖的噱头。兼容性的实现和维护是十分困难的,但确实使程序员们至今受益良多。但是现在,C++已经有了新的特性,程序员们可以从麻烦多多的C风格中解脱出来。例如,使用标准库里的容器类, 象vector, list, map, String等等,可以避免与底层的指针操作技巧混战不休。

10. 如果不必和C兼容,你所创造的语言是不是就会是Java?
不是,差得远。如果人们非要拿C++和Java来作比较,我建议他们去阅读The Design and Evolution of C++,看看C++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用我在设计C++时遵从的原则来检验这两种语言。这些原则与SUN的Java开发小组所持的理念显然是不同的。除了表面语法的相似性之外,C++与Java是截然不同的语言。在很多方面,Java更像Smalltalk(译者按:我学习Java时用的是Sun的培训教材,里面清楚地写道:Java在设计上采用了与C++相似的语法,与Sm alltalk相似的语义。所以可以说Java与C++是貌合神离,与Smalltalk才是心有灵犀)。Java语言相对简单,这部分是一种错觉,部分是因为这种语言还不完整。随着时间的推移,Java在体积和复杂程度上都会大大增长。在体积上它会增长两到三倍,而且会出现一些实现相关的扩展或者库。这是一条每个成功的商业语言都必须走过的发展之路。随便分析一种你认为在很大范 围内取得了成功的语言,我知道肯定是无有例外者,而且实际上这非常有道理。
上边这段话是在Java 1.1推出之前写的。我确信Java需要类似模板的机制,并且需要增强对于固有类型的支持。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基本的完整性也应该做这些工作。另外还需要做很多小的改动,大部分是扩展。1998年秋,我从James Gosling(Java语言的创始人——译者)那里得到一份建议书,说是要在Java中增加固有类型、操作符重载以及数学计算支持。还有一篇论文,是数学分析领域的世界级大师,伯克利大学的W. Kahan教
授所写的How Java’s Floating-Point Hurts Everyone Everywhere(“且看Java的浮点运算如何危害了普天下的芸芸众生”——译者),揭露了Java的一些秘密。我发现在电视和出版物中关于Java的鼓吹是不准确的,而且气势汹汹,让人讨厌。大肆叫嚣凡是非Java的代码都是垃圾,这是对程序员的侮辱;建议把所有的保留代码都用Java重写,这是丧心病狂,既不现实也不负责任。Sun和他的追随者似乎觉得为了对付微软
罪恶的“帝国时代”,就必须如此自吹自擂。但是侮辱和欺诈只会把那些喜欢使用不同编程语言的程序员逼到微软阵营里去。
Java并非平台无关,它本身就是平台。跟Windows一样,它也是一个专有的商业平台。也就是说,你可以为Windows/Intel编写代码,也可以为Java/JVM编写代码,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你都是在为一个属于某个公司的平台写代码,这些代码都是与该公司的商业利益扯在一起的。当然你可以使用任何一种语言,结合操作系统的机制来编写可供JVM执行的程序,但是JVM之 类的东西是强烈地偏向于Java语言的。它一点也不像是通用的、公平的、语言中立的VM/OS。私下里,我会坚持使用可移植的C++作大部分工作,用不同的语言作余下的工作。
(”Java is not platform-independent, it is the platform”,B. S的这句评语对于C++用户有着很大的影响,译者在国外的几个新闻组里看到,有些C++高手甚至把这句
话作为自己的签名档,以表明对Java的态度和誓死捍卫C++的决心。实际上有很多程序员不光是把自己喜爱的语言当成一种工具,更当成一种信仰。——译者)

11. 您怎么看待C#语言?
就C#语言本身我没什么好说的。想让我相信这个世界还需要另外一个专有的语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这个语言还是专门针对某一个专有操作系统的,这就更让我难以接受。直截了当地说,我不是一个专有语言的痴迷者,而是一个开放的正式标准的拥护者。

12. 在做大项目时,您是不是真的推荐Ada,而不是C++?
当然不是。我不知道这是谁传出来的谣言,肯定是一个Ada信徒,要么是过分狂热,要么是不怀好意。

13. 你愿不愿意将C++与别的语言比较?
抱歉,我不愿意。你可以在The Design and Evolution of C++的介绍性文字里找到原因。
有不少书评家邀请我把C++与其它的语言相比,我已经决定不做此类事情。在此我想重申一个我很久以来一直强调的观点:语言之间的比较没什么意义,更不公平。主流语言之间的合理比较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多数人不会愿意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另外还需要在广泛的应用领域有充分经验,保持一种不偏不倚、客观独立的立场,有着公正无私的信念。我没时间,而且作为C++的创造者,在公正无私这一点 上我永远不会获得完全的信任。

人们试图把各种语言拿来比较长短,有些现象我已经一次又一次地注意到,坦率地说我感到担忧。作者们尽力表现的公正无私,但是最终都是无可救药地偏向于某一种特定的应用程序,某一种特定的编程风格,或者某一种特定的程序员文化。更糟的是,当某一种语言明显地比另一种语言更出名时,一些不易察觉的偷梁换柱就开始了:比较有名的语言中的缺陷被有意淡化,而且被拐弯抹角地加以掩饰;而同样 的缺陷在不那么出名的语言里就被描述为致命硬伤。类似的,有关比较出名的语言的技术资料经常更新,而不太出名的语言的技术资料往往是几年以前的,试问这种比较有何公正性和意义可言?所
以我对于C++之外的语言的评论严格限制在一般性的特别特定的范畴里。
换言之,我认为C++是大多数人开发大部分应用程序时的最佳选择。

14. 别人可是经常拿他们的语言与C++比来比去,这让你感到不自在了吗?
当这些比较不完整或者出于商业目的时,我确实感觉不爽。那些散布最广的比较性评论大多是由某种语言,比方说Z语言的拥护者发表的,其目的是为了证明Z比其它的语言好。由于C++被广泛地使用,所以C++通常成了黑名单上的头一个名字。通常,这类文章被夹在Z语言的供货商提供的产品之中,成了其市场竞争的一个手段。令人震惊的是,相当多的此类评论引用那些在开发Z语言的公司中工作的 雇员的文章,而这些经不起考验文章
无非是想证明Z是最好的。特别是在这些比较中确实有一些零零散散的事实,(所以更具欺骗性——译者),毕竟没有一种语言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好的。C++当然不完美,不过请注意,特意选择出来的事实虽然好像正确,但有时是完全的误导。
以后再看到语言比较方面的文章时,请留心是谁写的,他的表述是不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公正为准绳,特别是评判的标准是不是对于所引述的每一种语言来说都公平合理。这可不容易做到。

15. 在做小项目时,C优于C++吗?
我认为非也。除了由于缺乏好的C++编译器而导致的问题之外,我从没有看到哪个项目用C会比用C++更合适。
(不过现在C++编译器导致的问题还是不可忽略的,当你看到同样功能的C++程序可执行代码体积比C大一倍而且速度慢得多时,会对此有所感触的。——译者)
以下内容来自Visual C++ Developer’s Journal主编Elden Nelson 2000年3月对B. S的专访

16. 如果您现在有机会从头设计C++语言,您会做些什么不同的事情?
当然,你永远都不可能重新设计一种语言,那没有意义,而且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它那个时代的产物。如果让我今天再设计一种语言,我仍然会综合考虑逻辑的优美、效率、通用性、实现的复杂程度和人们的喜好。要知道人们的习惯对于他们的喜好有着巨大的影响。
现在,我会寻找一种简单得多的语法,我会把类型系统的冲突问题限制在很少的几种情况里,而且你能很容易的发现这些问题。这样就能够很容易的禁止不安全的操作。
(B. S的原则是:对于糟糕的代码,就算是不能完全禁止,至少也要让它大白于天下,而不是藏在阴暗的角落里暗箭伤人。C++实际上已经提供了这样的机制,例如如果你使用
象reinterpret_cast(pointer)这样的很明显是非常糟糕的表达式进行造型,别人会很容易地找到问题所在。只不过C++仍然允许你使用传统的、C风格的造型机制,而又
有不少人一直使用这种老式的风格,所以才引来麻烦多多。B. S的意思是说,要是现在能够禁止老式的风格该有多好!作为语言设计者的他,恐怕是没有这个机会了,但是作为语言使用者的我们,却还有很大的希望去改进自己的代码。何去何从,应该是我们深思的时候了。——译者)
我还会把核心语言的体积尽可能搞得小一些,包括类和模板的关键的抽象特性,而把很多其它的语言特性放在库里来解决。当然我也会保证核心语言足够的强大,使得那些库本身也足以用这个核心语言来产生。我可不希望标准库的创建需要用到什么不属于该语言本身的神秘机制。另外我会让这个核心语言的定义更加精确。(有不少新的语言在建库时就使用了一些“不属于该语言本身的神秘机制”,比如VB 和JAVA。从理论上讲,这
是近乎无赖的行径,所以B. S不以为然。不过从实用出发倒也无伤大雅。——译者)
最重要的是,我会在该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前尽可能维持一个很长的酝酿期,这样我可以以其他人的反馈为基础进行改进。这可能是最困难的,因为一旦有什么东西是明显出色
和有前途的,大家就会蜂拥而至的来使用它,此后作任何不兼容的修正都会是非常困难的。
我相信这些思想与我当初设计C++时的理念是非常类似的,同样也是这些思想指引着一二十年来C++的不断演化。当然,我认为现在还没有什么东西能让我觉得像是“完美的语言”。

17. 您预期C++做哪些增强,会不会删掉一些东西?
很不幸,虽然有一些东西很应该扔掉,但恐怕很难真的删掉任何东西。第一个应该抛弃的东西就是C风格的造型机制和类型截断转换。就算不禁止,编译器的作者们至少也应该对这种行为给与强烈的警告。我希望能用类似vector的东西彻底取代数组,但这显然是不肯能的。不过如果程序员们能主动使用vector来代替数组,就会立刻受益匪浅。关键是你不必再使用C++中最复杂难缠的技巧了, 现在有优秀得多的替代方案。
至于主要的特性,我没想去掉任何东西。特别是那些把C++与C区别开来的主要特性恐怕没法风平浪静的被抛掉。通常问这些问题的人是希望我挑出诸如多继承、异常、模板等机制来接受批判。所以在这我想大声讲清楚,我认为多继承机制对于静态类型语言实现继承性来说是必需的,异常机制是在大系统中对付错误的正确方法,模板机制是进行类型安全的、精致的和高效的程序设计的灵丹妙药。我们可以 在小的细节上对于这些机制挑挑刺,但在大的方面,这些基本的概念都必须坚持。
现在我们仍在学习标准C++,也正在标准所提供的特性基础上发展出更新的、更有趣的编程技术。特别是人们刚刚开始使用STL和异常机制,还有很多高效强大的技术鲜为人知,所以大可不必急匆匆的跑去增加什么新的机制。
我认为当前的重点是提供很多新的、比以前更加精致的、更有用的库,这方面潜力巨大。例如,如果有一个能被广泛使用的、更精致的支持并发程序设计的库,那将是一大福音——C风格的线程库(例如Pthread——译者)实在不够好。我们也就可以与各种其他的系统,例如SQL以及不同的组件模型更好地契合起来。数值计算领域的人们在这方面好象已经走在了前面,类似像Blitz++、PO OMA、MTL之类的高效而精致的库的开发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译者在Internet上造访了Blitz++和POOMA的主页,前者是一个高性能数学库,据称其性能与Fortran 77不相上下,同时又支持大量的C++特性。我想凡是对于数值计算领域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有多么伟大的意义。POOMA则是一个专门研究C++并行数学算法的项目,它的前景更加不可限量。译者非常认同B. S的这个观念。——译者)有了足够的经验之后,我们就能更好的决定应该对标准做些什么调整。

18. 显然,这几年世界变了,正在走向一个以Web为中心、分布式计算为主流的时代。那么您觉得C++还能维持其地位吗?程序员们可不可能把若干种专用语言(比如Perl、Jav
ascript)综合运用以彻底取代某一种通用语言?(C++就是这样的通用语言——译者)
为了配合新的计算模式,C++及其标准库应该做怎样的调整?
从来没有哪一种语言能适合所有的工作,我恐怕以后也不会有。实际系统通常是用多种语言和工具构造起来的。C++只是想成为若干语言和工具中的一个,当某些专用语言在其领域里特别突出时,它们可以与C++互为补充。也就是说,我觉得如果大多数现在的专用语言能借助特定领域的C++库共同工作的话,它们会表现得更出色。脚本语言通常导致难以维护的代码,而且也没有给程序的结构、可扩展 性和可维护性的优化留下什么余地。

我不敢肯定未来的代码是否真的会是以Web为中心的。就算是直接处理Web的系统也主要是由处理本地资源,如IP连接之类的程序模块构成的。地理上的分布性以及服务器软件对于并发机制的高度依赖对于系统的建造者来说的确是个挑战。有些针对上述问题的库已经出现,也许我们将会看到它们最终得以标准化。当然,一些原操作和保证规则应该被加到核心语言中以提供对这些库的更佳支持。
总的来说,对于Web和网络,我们非常需要一个真正的系统/网络级的安全模型。指望JavaScript之类的脚本语言实现这个模型无异于白日做梦。注意,我也没说C++提供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C++的重心是高效的访问系统资源,而不是反欺诈。

19. 您看C++未来的走向如何?在接下来的10年里它会衰落吗?或者是基本保持现在的形式?或者发展变化呈不同的形式?
C++有着最美好的未来。用它你能写出伟大的代码。除了故意进行恶意欺诈,C++仍将是开发高性能、高复杂度系统的最好语言。据我所知,没有那种语言能在通用性、效率和精致三方面的统一上可与C++相题并论。
我没看到C++有衰落的征兆。在我能预见的未来里,它的用途还会不断增长。当然,在未来的十年里我们会看到一些变化,但不会像你想得那么显著。跟每一种语言一样,C++也会发展变化。“语言专家们”要求改进的喧嚣声震耳欲聋,但是系统开发者们的基本请求是保持稳定。
C++会改进,但是这些改进将主要是为了反映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教训,而不会是为了追
风尚赶时髦。为了更高效地使用一些新的编程技术,比如通用编程技术,可能会增加一
些小的特性。会有大量的库涌现,我预期会出现一种崭新的、更出色的库支持机制。我
希望新的扩展主要集中在支持抽象方面的一般特性,而不是为支持某些特殊任务的特定
机制。
例如,“属性”这个概念是很有用的,但我不认为在一种通用编程语言中有它的容身之
地。用标准C++的一组类可以很容易地支持这一概念。如果我们感觉那族类对于“属性”
这一概念的支持不尽如人意,也不会立刻跑去在语言里增加属性机制,而是仔细考虑如
何改进类和模板以帮助库设计人员尽可能接近“属性”这个概念。也许通过改进函数对
象的机制能够给这个问题一个满意的答复。
为了使C++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保持灵活可变,很基本的一点就是不要让标准C++赶什么
学术或者商业的时髦。人们要求增加的特性中很大一部分通过使用现有的标准C++开发新
库的方式都可以实现。还有,事实上人们渴望得到的很多特性已经被包括在标准C++中,
并且被最新的编译器支持。对许多程序员来说,提高代码质量的最佳途径不是追求什么
语言扩展,而是好好地、慢慢地品味最新的C++技术书籍(可惜我们到目前为止连这种机
会都没有——译者)。

20. 您怎么看待脚本语言的兴旺态势?特别是Python,似乎提供了一种学习OO技术的更
简单的途径
有些语言很不错。比如Python,我很喜欢。但是我认为你从不同的语言中学到的OO技术
是不完全相同的。当然,每一个专业的程序员都需要通晓几门语言,并且了解各种语言
在编程和设计技术上的不同。
在我看来,用脚本语言建造的系统与用C++那样的通用语言建造的系统大不相同。从两类
语言中学到的技术区别明显。在OO技术里也不存在什么通用部分对于各种系统的高效建
造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21. 有没有计划往标准C++里增加一些新的特性以支持分布式计算?
没有,我也不认为有这个必要。用更好的库就差不多能解决问题了。最多,为了支持这
类的库,我们可能会增加一些低级的原操作和规则

22. 未来C++有没有可能定一个可移植的二进制接口?
如果你说的“可移植”是指跨硬件和块操作系统的可移植,我想回答是不会。我们当然
可以设计一个解释器或者虚拟机(如同Java的做法——译者),但这样一来,由于无法
以最优的方式访问系统资源,C++的能力就会受到削弱,。我真正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
看见的东西是platform ABIs。例如,有人正在努力为Intel新的IA64体系定义C++ ABI,
我想这些努力会得到用户们的巨大支持。
能够把不同编译器产生的代码编译在一起将会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23. 在不少流行领域,C++正在渐渐失去光芒,因为它要求人们花很大的精力去对付一些
很基本的工作,比如管理内存(因为没有垃圾收集机制),管理模块之间的依赖性(因
为没有包机制),管理组件的版本。C++缺乏一些现代语言已经视为标准的特性。比如传
言中最酷的Java语言就特别重视这些问题。那么在解决这些问题是否会导致C++的发展背
离其根本宗旨呢?C++应该怎样发展以保证我们在这种语言上的投资能有合理的回报,而
不是被迫去重新使用另一种语言?
我倒还没有注意到C++比以前用的少了。相反,我看到的指标表明C+的使用还在稳定地增
长着。只不过这种基数很大的稳定增长以及在标准性、移植性和库方面的不断提高并没
有造成什么具有欺骗性的新闻效应而已。我认为你所说的“失去光芒”只不过是市场推
销和新闻意义上的现象。
如果你需要垃圾收集机制的话,你可以在C++应用程序中插入一个垃圾收集器。有不少自
由的和商业的垃圾收集器已经在重要的实践中被证明是很出色的。
如果你不想使用垃圾收集机制,也没关系。你可以使用标准容器类,它们大大减少了对
于显式分配和回收内存的需要。这样,使用现代的库和现代的编程风格,你能够避免大
部分的内存管理问题。
同样的技术还能够用来避免一般资源的管理问题。并不是只有内存才会泄漏,线程句柄
、文件、互斥锁、网络连接等都是重要的资源,为了建立可靠的系统,这些资源必须被正确的管理。如果你觉得有了垃圾收集机制就可以解决所有的资源管理问题,那么你最
好赶快从美梦中醒来。
C++提供了很多机制来管理一般性的资源。关键的手段——“获取资源就是初始化”——可以使用函数对象来管理生存期问题。语言中关于对象的局部构造和异常机制对这项技术提供了支持。
某些语言的狂热支持者总是用讽刺漫画的笔法描述C++,然而C++实际上要好得多。特别是我觉得很多其他的特性已经泛滥不堪了,在C++中,通常这些特性能够很容易的被模拟出来。相反的,新的语言在推广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增加新的特性,这就是为什么从一种语言诞生到被广泛使用,其体积通常会增加个两三倍。目前,最为个人和组织,对于C++的最好投资就是去更好地理解标准C++和现 代的C++设计编程技术。大多数人使用C++的方式实际上停留80年代中期的水平,甚至比那更陈旧。
至于模块依赖性问题,我的观点是,在编程语言的工作和系统的工作之间应该有一个明显的界线,依赖关系应该尽可能地与编程语言分开,而由系统来支持。
我不认为组建版本的问题应该由编程语言来解决,这是一个系统范畴里的问题,在语言里应该通过提供相应的库来解决。C++有这样的机制。解决这样的问题不会使C++偏离轨道。但是给C++增加很多特殊的特性就会使C++偏离轨道,而且在保持可移植性和平台独立性方面也会是一个倒退。

24. 标准C++推出有段时间了,Java也大踏步地往前走而且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您现在怎么比较Java与C++?您觉得Java想要变成像C++一样“好”的语言还需要做些什么?您举的C++从Java身上学到了什么经验吗?有没有什么Java的特性您认为是可以被C++吸纳的?
我不比较语言。做好这项工作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很少具有专业水准。我认为C++的进步会是主要以它的用户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其自身逻辑为基础。当然,其他语言中的某些思想也会被考虑,但不能被简单的移花接木过来。你必须审视那些
机制在技术上和思想上的背景,并且找到在C++中支持这些技术的最佳方案。
有时最好的选择是综合使用几种语言。毕竟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放之四海而皆优的。C++现在是,将来也继续会是在广泛应用领域中最好的语言之一。但是,我们不能被拉下水,不能把所有可能的特性都加到C++里面来向大众献媚。我认为Java和C++现在和将来都会是十分不同的语言,语法相似,但背后的对象模型明显不同。
对于我来说,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C++有一个ISO标准,而Java则是一个专有语言。

25. 在Java刚刚出现的那几年,有很多欺骗性的言论说它将会是终极语言,会取代C++。
您觉得在过去两三年里Java对C++的追随者们有什么影响?
到现在关于Java的不实之辞也还随处可见。暂且不提Java在过去5年间的创纪录的发展,狂热的大众似乎认为Java将最终取代的不仅仅是C++,而且还有所有其他的编程语言。但在另一方面,C++的使用仍在继续增长。我不认为Java对于C++的影响已经使得人们转而把本来打算用来创造更好的C++工具库的资源调过去开发Java工具库。Java对于学习编程
的人来说没有太多的新东西,所以对于C++的定义也没什么影响。在那个领域,Java还得努力追赶。例如,我认为为Sun迟早会往Java里加入类似模板的机制。
人们应该认识到C++和Java的目标是何等的不同。 以C++的设计理念来衡量Java,或是以Java的设计理念来衡量C++,得出的结论都不会很好。
在访谈即将结束时,或许我该再次表明态度:C++仍然是我喜爱的语言,在写代码时你会发现没有那种语言能像它那样在如此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平台上同时达成如此的高效与精致。


【C++/OOP 大系】

《程序员》2001.01

作者简介:侯捷,台湾电脑技术作家,着译评兼擅。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个人网站:http://www.jjhou.com
http://jjhou.readme.com.tw
北京镜站:http://expert.csdn.net/jjhou

●开场白

《程序员》杂志邀我开一个专栏。我向来期待一本为程序员打造、以程序员为主体对象的刊物,因此这样的邀请很难推却。再加上蒋涛先生与我的私交,我於是要求自己,尽可能拨出时间来为《程序员》写稿。专栏可以开,能不能全无间断则不敢保证。

大陆读者对我肯定陌生,容我简介自己。我是一名资讯教育工作者,写译书籍,培训业界人员,主持网站回应读者与学员,并於大学开课。进入教育领域之前,我分别担任过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机械所和电通所的副研究员和特约研究员,分别研发 CAD/CAM 软体和 Windows 多媒体系统。有人戏称工研院为少林寺 ─ 位在山上,男多女少,高手如云,艺成下山闯荡江湖者不计其数。

写这篇稿子的此刻,我投入教育领域正好十年。这是一条科技人很少想过的路子,於我也是生命中一个不经意的转弯。不过,这种迥异於软体研发也迥异於象牙塔教学的生涯,实在是多彩多姿,与读者的互动尤其曼妙无比。

我的钻研领域,前七年都在 Windows 编程方法和作业系统原理,近三年则放在更基础的、与平台无关的层面。


●书籍是永远的良师益友

过去十年中,有一件事最是奇特有趣:我於 1993 开始《无责任书评》专栏,介绍我所能够掌握的技术范围内的一些世界名着。这样的题材与文体,吸引了很多目光,也开创了某种先河。《无责任书评》夹杂对台湾电脑出版业的观点与评论,由於当时台湾电脑书的良窳程度极端不均(现在也是),初阶 滥而高阶贫血(现在也是),我以程序员的角度所给的评论显得尖锐不群。

1998 年网际网路兴盛,我把所有电脑散文都移到网路上发表,范围扩及学习方向与学习态度(但不涉及细节技术)。过去的书评文章也重新整理了起来。各位可从侯捷网站上看到所有这些文章。

书评之所以受人欢迎,一方面在它的知识性,一方面在它的辛辣味。通常我的原则是只评好书(该说是「荐」而不是「评」了),所以辛辣味只藏在旁徵博引的明喻暗讽之中,或偶尔忍不住的一把火。一般而言,只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而不是单纯地将章节照录一遍,书评专栏就够吸引人了,辛辣味只是附带红利。诸君如想尝尝真正的川辣子,看看国外期刊的书评,肯定叫温良恭俭让的中国人频频抚胸,大 惊失色。

好书之於学习(尤其是自修),重要性自不待言,所以书评永远受欢迎。好书是一支钓杆,好书评则让你认识这支钓杆并告诉你到哪儿去买。单一书评固然好,如果能系列化、系统化、根据技术的演进与层次,铺陈一条学习的红地毯,就更有价值。过去我曾经分篇为台湾读者介绍过 C++/OOP 方面的许多好书。做为本专栏的第一篇,我决定将它们汇总结集,让你一次看饱买足。


●阅读之前

往下阅读之前,我想先谈一些打底的话。

第一,以下介绍的全都是外来书。各位购买这些书籍或许有经济压力,但毕竟它们都是成名已久的世界名着,我想,为读者开这扇窗绝对是很重要的。

购买这些书籍其实很方便,只要你有信用卡,连上亚马逊网路书店(www.amazon.com)爱怎麽买就怎麽买。我们的困难可能在於信用卡和书价。唔,加上运费真的很贵。

第二,在我少不更事的时候,读了一本好书并不会回头特别记下作者姓名。这是个绝对错误的态度。茫茫书海中该如何选书?第一次当然是到书店去乱枪打鸟,浪费一点子弹。但是你不能老停留在少不更事的阶段,你的子弹还有你的书架空间都很宝贵,你的时间更宝贵。牢记优秀作家的名字,是找好书的捷径。这其实也是写阅环境的一个进步表徵:让好作家有自己的品牌。

第三,OO(Object-Oriented,物件导向)领域,从编程到设计,可概分为 OOP(Progrmming)、OOA(Analysis)、OOD(Design)。目前国外十分成熟的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属於OO 领域里头用来将设计概念表现出来的一种 notation(符号表现法)。本篇文章只介绍到 OOP 这个层次(唯 [Gamma95]稍属例外),这比较具体,也比较贴近大部份程序员。愈往上去愈抽象,愈接近软体工程或方法论。

第四,以下介绍的这些 C++/OOP 书籍,几乎成为我初步判断一个人在这方面水平的基准。一个具备数年经验的 C++ 程序员,或许自己能够摸索出「总是让 base class 拥有 virtual destructor」这样的准则,但初出茅庐的程序员,恐怕连 virtual destructor 是什麽都不甚有概念,更别说该如何正确运用它。如果他说他看过 [Meyers98],我会比较放心他的水平。

有趣的是,我曾经在自己班上(学生从大二到研究生都有)做了一个调查。拥有这些书籍的学生人数并不多,而且老是同样几位。这让我感觉,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悲夫。就我和业界的广泛接触经验,我也发现,许多程序员离开学校後就不太看书了,或者因为忙碌,或者因为安於现况。专案做了不少,技术却没有精进太多。三两下招数一再用老,人特别容易空乏。请你打开这扇窗,你会发现巨着之所以为巨 着,专家经验之所以为专家经验,是有道理的。愈是看了这些书,你愈会发现这些书的价值,并觉醒过去的一些愚蠢行为。

第五,下面开出来的书单都是我熟读过的,其中甚且不少繁体中文版是我翻译的,所以我放心推荐并接受质询。然而书海浩瀚,遗珠难免。

第六,为求方便,以下以学术界习惯的标示法,标示书籍代名。文中即使用这些代名。凡有中文版者,我会特别加注。

[Ellis90]: The Annotated C++ Reference Manual, by Margaret A. Ellis and Bjarne Stroustrup, Addison-Wesley, 1990. 447 pages.

[Gamma95]: 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by Erich Gamma, Richard Helm, Ralph Johnson, and John Vlissides, Addison-Wesley, 1995. 395 pages
简体中文版:《设计模式》,李英军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54 页

[Lippman98]: C++ Primer, 3rd Editoin, by Stanley Lippman and Josee Lajoie,
Addison Wesley Longman, 1998. 1237 pages.
繁体中文版:《C++ Primer 中文版》,侯捷译, 峰 1999. 1237 页

[Lippman96]: Inside the C++ Object Model, by Stanley Lippma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1996. 280 pages
繁体中文版:《深度探索 C++ 物件模型》,侯捷译, 峰 1998. 320 页

[Meyers96]: More Effective C++, by Scott Meyers, Addison-Wesley, 1996. 318 pages
繁体中文版:《More Effective C++ 中文版》,侯捷译,培生 2000. 318 页

[Meyers98]: Effective C++, Second Edition, by Scott Meyers. Addison Wesley Longman, 1998. 256 pages
繁体中文版:《Effective C++ 2/e 中文版》侯捷译,培生 2000. 256 页


[Struostrup97]: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3rd Editoin, by Bjarne Stroustrup, Addison Wesley Longman, 1997. 910 pages
繁体中文版:《C++ 程式语言经典本》,叶秉哲译,儒林 1999.(未录总页数)

[Sutter99]: Exceptional C++, by Herb Sutter, Addison Wesley Longman, 2000. 208 pages
繁体中文版:《Exceptional C++ 中文版》侯捷译,培生 2000. 248 页


●层级一:语法/语意(C++)

学习语言,当然首先从语法开始。初学者究竟要从轻松小品出发,或一开始就接触巨着,殊无定论,因为初学者有很多种,「初学者」一词却无法反映他们的真实状态。我的学生群中有 13 岁的,也有 31 岁的(年纪更大的当然也有),有人连电脑基本概念都尚未建立,有人已是经验丰富的软体工程师。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领悟力、不同学习速度的人,需要不同层级的教材来满足他们。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也需要不同层面的教材来提升其功力与视野。

但,不论新生或老手(新生有一天会变成老手),任何一位C++ 程序员,我都强烈建议你的书架上要有 [Lippman98] 和 [Struostrup97] 这两本书。它们是 C++ 语法/语意层面的百科全书;所有相关问题,这两本书都是最後仲裁,说了算!它们不适合连电脑基本概念都缺乏的人,但颇为适合已有编程经验的人。

这两本书都已经在 C++ 领域驰逞十年。最新版本都是第三版,印映 1998 定案的 C++ 标准规格。由於 C++ 标准规格带入一个十分庞大的标准程式库,所以这两本书也都比其前一版有巨幅的改变。如果要拿这两本书做特性比较,我的个人观感是,[Lippman98] 适合做为教本,教学自修叁考皆宜,[Struostrup97]比较生涩难读,学术味重,叁考性浓厚,权威性最高(毕竟 Struostrup 创造了 C++)。

这两本书的每一版寿命大约是五年。C++ 标准规格定案後,国际标准组织(ISO)每五年开会覆审一次,所以第三版至少也是五年寿命。也许有人以为,做为疑问辩论的最终裁判,还是以 C++ 规格书为准(1998/09/01 出版,编号 ISO/IEC 14882),而且网路下载只需 18 美元,PDF 格式,索引极为方便。这当然是很好的一份工具,但是这份文件绝不适合做为学习材料,太硬了。

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 C++ 编译器支援完整的 C++ 标准规格,互有长短,所以晚近新增的语言特性,不见得能够在你手上的编译器演练。关於 Visual C++, Borland C++, CYGNUS C++ 三套工具在C++ 标准规格上的表现,我个人有一些经验,整理於http://www.jjhou.com/qa-cpp-primer-27.txt。为什麽迟迟未有完全支援标准规格的 C++ 编译器问世呢?因为这已经不成为市场竞争重点;C++ 开发工具市场已经转到对视窗介面的支援以及对企业的完整解决方案。

这两本书深具工具叁考价值,因此索引格外重要。两本繁体版译本皆用心地制作了索引(仍以英文术语来排列),此可为大陆借镜。中文电脑书带有索引,在台湾亦不常见,两本译本皆因译者的特别用心才得如此。索引采用英文术语,导出一个问题:如果书内文本没有保留英文术语,怎麽办?索引的制作与配套办法,是科技翻译亟需深思的一个问题。我的作法是,把诸多科技术语保留原文不译,并努力维持 中英页页对照,这麽一来原书索引就可以完整而轻松地保留下来。保留原文术语不译,不完全是为了索引的制作,而是因为某些字眼强译为中文,不但与业界习惯脱节,也与世界脱节。我所采行的这种作法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但是哪些原文术语要保留,哪些要中译,又是见仁见智。大凡如果译者真正是业内人士,他的选择不会脱离业界习惯太远。


●层级二:专家经验(C++/OOP)

能够在学习语法并开始练习编程的同时,就接触专家的经验,最是理想,但实际上很难如此。一方面,每一条经过淬炼的编程规则,其来龙去脉可能牵涉到多方面的知识,甚至可能涉及底层技术,这对新手的负担过重。另一方面,初学者往往只顾眼前半亩田,眼光没太高远。不过,如果有良师带引,依样画葫芦不失为一种初期的权宜学习方式。

无论如何,为了提升自己的 OOP 功力,专家经验是一条终南捷径,让你一次吸取高手十数年功力。[Meyers96] 和 [Meyers98] 是我极为推荐的两本专家经验书。以下试摘书中条款数例,诸君可掂掂自己的斤两,看看自己平时实践了多少,从各条款中又联想了多少。

⊙以下摘自 [Meyers98]:

条款1:尽量以 const 和 inline 取代 #define
条款2:尽量以 取代
条款3:尽量以 new 和 delete 取代 malloc() 和 free()
条款5:使用相同型式的 new 和 delete
条款6:记得在 destructors 中以 delete 对付 pointer member
条款7:为记忆体不足的状况预做准备
条款8:撰写 operator new 和 operator delete 时,应奉行惯常行为
条款9:避免遮掩了 new 的正规型式
条款10:如果你写了 operator new,请对应写一个 operator delete
条款11:classes 内如果动态配置记忆体,请为它宣告一个 copy constructor 和一个 assignment 运算子
条款12:在 constructor 中尽量以 initialization 动作取代 assignment 动作
条款13:initialization list 中的 members 初始化排列次序应该和其在 class 内的宣告次序相同
条款14:总是让 base class 拥有 virtual destructor
条款15:令 operator= 传回 *this 的 reference
条款16:在 operator= 中为所有的 data members 赋值。
条款17:在 operator= 中检查是否「自己赋值给自己」
条款19:区分 member functions, non-member functions 和 friend functions 三者
条款20:避免将 data members 放在公开介面中
条款21:尽可能使用 const
条款22:尽量使用 pass-by-reference(传址),少用 pass-by-value(传值)
条款23:当你必须传回一个 object 时,不要尝试传回一个 reference
条款29:避免传回内部资料的 handles
条款30:避免写出「传回 non-const pointers 或 references 并以之指向较低存取层级之 members」的 member functions
条款31:千万不要传回「函式内的 local 物件的 reference」,或是「函式中以 new 获得的指标的所指物件」。
条款32:尽可能延缓变数定义式的出现
条款33:明智地运用 inlining
条款34:将档案之间的编译相依关系(compilation dependencies)降至最低
条款35:确定你的 public inheritance 模塑出 "isa" 的关系
条款36:区分「介面继承(interface inheritance)」和「实作继承(implementation inheritance)」
条款37:绝对不要重新定义一个继承而来的非虚拟函式
条款38:绝对不要重新定义一个继承而来的预设叁数值
条款39:避免在继承体系中做 cast down(向下转型)动作
条款40:透过 layering(分层技术)来模塑 has-a 或 is-implemented-in-terms-of 的关系
条款41:区分 inheritance 和 templates
条款42:明智地运用 private inheritance(私有继承)
条款43:明智地运用多重继承(multiple inheritance,MI)
条款45:知道 C++(编译器)默默为我们完成和呼叫哪些函式
条款47:使用 non-local static objects 之前,确定它已有初值
条款49:尽量让自己熟悉 C++ 标准程式库


⊙以下摘自 [Meyers96]:

条款1:仔细区别 pointers 和 references
条款2:最好使用 C++ 转型运算子
条款3:绝对不要以 polymorphically(多型)方式来处理阵列
条款4:非必要不使用 default constructor
条款5:对自定的型别转换函式保持警觉
条款6:区别 increment/decrement 运算子的前序(prefix)和後序(postfix)型式
条款7:千万不要多载化 &&, ||, 和 , 运算子
条款8:了解各种不同意义的 new 和 delete
条款9:利用 destructors 避免遗失资源
条款10:在 constructors 内阻止资源遗失(resource leaks)
条款11:禁止异常讯息(exceptions)流出 destructors 之外
条款12:了解「丢出一个 exception」与「传递一个叁数」或「呼叫一个虚拟函式」之间的差异
条款13:以 by reference 方式捕捉 exceptions
条款15:了解异常处理(exception handling)的成本
条款17:考虑使用 lazy evaluation
条款18:分期摊还预期的计算成本
条款19:了解暂时物件的来源
条款20:协助完成「传回值最佳化(RVO)」
条款21:利用多载化技术(overload)避免隐式型别转换
条款22:考虑以运算子的复合型式(op=)取代其独身型式(op)
条款24:了解 virtual functions、multiple inheritance、virtual base classes、
runtime type identification 所需的成本
条款25:将 constructor 和 non-member functions 虚拟化
条款26:限制某个 class 所能产生的物件数量
条款27:要求(或禁止)物件产生於 heap 之中
条款28:Smart Pointers(精灵指标)
条款29:Reference counting(叁用计数)
条款30:Proxy classes(替身类别、代理人类别)
条款31:让函式根据一个以上的物件型别来决定如何虚拟化
条款33:将非尾端类别(non-leaf classes)设计为抽象类别(abstract classes)


其中条款25~31层次甚高,用来解决C++ 软体开发过程中一再出现的问题,作者把这类问题及其解法称为 idioms(惯用法)或 patterns(样式),与着名的23个精典 patterns(见 [Gamma95])相呼应。虽然这里所谈的规模格局部都比较小,但正因为如此,作者得以完成比较具体的实现,反而比 [Gamma95] 容易阅读。

[Meyers96] 和 [Meyers98] 这两本书成名已久,获得极大的声誉。以下的赞美可以使你更了解这两本书的性质和价值:

◆在你开始着手第一个真正的 C++ 专案之前,你应该阅读本书;在你获得一些实务经验之後,你应该再读一遍。-- comp.lang.c++

◆作者不只提供你撰写 C++ 码时应该遵循的明白规则,也提供了深入的解释与范例。-- Sun Expert

◆每一位 C++ 程式员不只应该拥有这本书,而且应该确实运用这本书。书中文字极易拿来实际运用,交叉叁考与索引的功夫做得很好。-- Computer Language

◆这本绝妙好书提供的招数,帮助我们把 C++ 运用得更好。每一位 C++ 程式员桌上都应该有这本书。在提升 C++ 程式设计的整体品质上, Scott Meyers 这份珍贵的礼物或许比业内任何人士的贡献都大。-- Jesse Liberty, C++ Report


[Sutter99] 是另一本专家经验谈。作者是 C++ Report 期刊主编,并主持网路上一个名为每周之星(a Guru of the Week,GotW)的 C++ 特别节目。以他的背景和经历,接触的疑难杂症自然是又多又猛。这本书整理了 47 个条款,由於条款名称无法表现某种具体准则,所以我不条列於此。本书主要分为八大项:

1. 泛型程式设计与 C++ 标准程式库
2. Exception-Safety(异常发生时仍安全)的主题与相关技术
3. Class 的设计与继承
4. 编译器防火墙(Firewalls)及 Pimpl 惯用手法
5. 名称查询、命名空间、介面原则
6. 记忆体管理
7. 陷阱、易犯错误与有害作法
8. 杂项主题

Scott Meyers 为此书所写的序,点出了这本书的特质:

『从语言的特性到标准程式库内的组件,再到程式编写技术,本书在不同的主题之间跳跃,总是使你稍稍失去平衡,总是使你必须付出全然的注意力。...我把 GotW 发音为 "Gotcha"(意思是「这下可逮到你了」),或许很适当。当我把书中测验的(我的)答案拿来和 Sutter 的答案比较,我掉进他(和 C++)铺设的陷阱中 ─ 虽然我实在不想承认这点。我几乎可以看见 Herb 微笑并温柔地对我所犯的每一个错误说 "Gotcha!"。...当你选择 C++ 做为工具,你必须小心地思考你正在做些什麽。C++ 是一个威力强大的语言,用来协助解决吃力的问题,其重要性使你必须尽可能面对语言本身、程式库、程式惯用手法来磨炼你的知识。』

就我的英文程度而言,[Sutter99] 读起来不若 [Meyers96] 和 [Meyers98] 那般平顺,原因是其中用了很多厘语、口语、典故。举个例子,Morphy law 是什麽,大家知道吗?(莫菲定律说:会出错的,一定会出错。)Machiavelli 又代表了什麽意思?(意大利政治家,以诈术闻名。)

这类专家经验谈,多半薄而贵,但贵得有价值。好消息是,[Meyers96] 和 [Meyers98] 已经集结为电子书,以光碟呈现,采用 HTML 格式,可使用任何支援 Java(以便进行全文检索)的浏览器阅读。多少钱一片?请上亚马逊瞧瞧。

●层级三:底层机制(C++ Object Model)

如果对於迥异传统编程方式的 C++ 特性,诸如 virtual functions、constructors、destructors┅等特异功能一直无法心领神会,可能有必要到内部机制去深度游历一番。不要以为钻到这麽深层的技术,会愈搞愈糊涂,愈搞愈恍忽。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是在游历过底层机制一遍之後,才彻底觉悟并接受了 C++。

所谓底层机制主要是指 (1) object 的记忆体布局:data members 分布在哪里?加了 static 又如何?member functions 分布在哪里?加了 virtual 又如何?有了继承又如何?(2) constructors 和 destructors为什麽会自动被唤起?(3) template 模板机制是怎麽回事?(4) this 指标是怎麽回事?(5) runtime type identification(RTTI)是怎麽实作出来的?

知道了这些底层机制,你便能够对自己在 C++ 程式中的每一个动作所引发的影响,了如指掌。学习这些底层技术,不是为了自行开发一套编译器,而是为了彻底掌握 C++ 语言;底层技术的学习,只是过程,不是目标。这种情况和《深入浅出 MFC》(侯捷着,松岗 1997)的情况很像,数万名读者不是为了自行开发 framework 而欢喜阅读该书对 MFC 的剖析,是为了彻底掌握自己在撰写 MFC 应用程式时的一言一行。

底层机制方面的专论书籍非常稀少。我所仅见的两本,一是 [Ellis90],一是 [Lippman96]。前者被昵称为 ARM(带注解的叁考手册),是早期 C++ 编译器的实作依循准则,但因年代过远,我宁愿更推荐後者。[Lippman96] 笔误非常多,我翻译此书的过程中至少修正了100 个以上的笔误。

了解事务的本质,到底有没有必要?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如果你必须走那麽一遭,才能接受事务的表徵,那麽於你就有必要。如果你天生是个 OO 奇才,或你一开始接触的第一个语言就是OO 语言,以至於有可能认为其中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可以完全领受各种特性的运用,那麽底层机制於你就不需要。

我个人是如此地真正第一线面对大量的学习者,就我的教学经验(乃至於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我要说,了解事务的本质,对绝大多数人都有极正面的帮助。关於这一点,我最喜欢引用林语堂先生在《朱门》一书里头的一句话:『只用一样东西,不明白它的道理,实在不高明。』


●层级四:设计观念的复用(C++/Patterns)

软体工程的所有努力,无非是为了美好的复用性(reusibility)。从早期的subroutines, procedures, functions, 到後来的 classes, templates。在在为了相同的目标。如今我们已经能够将「资料,以及处理资料的动作」封装得很好,甚至能够把资料型别都抽取出来成为叁数,甚至更进一步将资料本体和处理资料的各种演算法独立开来,各自发展而又能够藉着某种「黏胶」彼此作用(注)。

注:这便是所谓泛型编程(generic programming)的精神。下个月我为大家介绍这个主题。

很好,很好。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却无法将设计概念以规格化的方式传承下去。面对资料结构(data structures),我们只要说 stack, queue, list, 不必多言,闻者马上就知道stack 是先进後出,queue 是先进先出,list 是单向或双向串链。面对演算法(algorithms),我们只要说 quick-sort 和 binary-search,不必多言,闻者马上就知道其复杂度分别是 O(N log N) 和 O(log N),其行为模式如何如何。但是当我们希望保证某个 class 在整个系统中只有一份 object 时,该如何设计?当我们希望对某个 object 架构出一个替身(或说代理人)以控制对本尊的存取(进而达成缓式评估lazy-evaluation)时,该如何设计?当我们希望以某种方法走过某个聚合物件内某一范围的所有元素,而不需曝露该物件的底层结构时,该如何设计?当我们希望以共享方式来处理系统中的基本元素(例如庞大文档内数量相对极少的基本字符)时,该如何设计?

如果这些一再被反覆大量运用、并且早经众人淬炼出极佳作法的设计(一整组解决方案),能够系统化地分类整理,给定标准名称、定义、效果、实作法、甚至示例代码,我们就不必每次都从轮子造起(还造得不比专家圆呢)。如果程序员之间只要说Singleton, Proxy, Iterator, Flyweight,闻者马上知道其背後代表的是某种特定设计,有着特定的逻辑,用以解决某种特定问题,可多好。这正是将设计观念及其实作逻辑的宝贵经验,以简洁而可复用的形式表达出来。

[Gamma95] 一书内含精心整理的 23 个 design patterns。四位作者的主要贡献不在於 patterns 的创建,而在於 patterns 的整理形式与发扬光大。书中所提的 patterns 名称,几乎已经成为 OO 设计领域里头的标准辞汇。《程序员》去年 11 月份有一份蒋涛先生针对 [Gamma95] 的评论,其中对於 patterns 的比喻,令人激赏:『patterns 需要反复练习体会,才能应用自如。这有点像围棋中的定式,围棋定式是百年来高手下法的总结,但不能简单地应用,要看场合选择合适的定式,还要按棋理变通下法。』

幸运,真幸运,[Gamma95] 也有电子书出版,以光碟呈现,采用 HTML 格式,可使用任何支援 Java(以便进行全文检索)的浏览器阅读。


程式设计究竟是一门工匠技艺还是一门艺术?都可以是!看你从哪个角度出发。有人说连设计概念都可以以 patterns 规格化地传承,还谈什麽艺术?如果你是这样想,我说三件事给你听。建筑是一门技术还是艺术?很多人都认为建筑是一门艺术。然而 patterns 的概念正是滥觞於建筑设计领域。目前软体界所使用的 pattern 一词源自建筑理论大师 Christopher Alexander 的着作,他的书探讨的虽然都是建筑设计与都市规划的课题,但其精神与本质却适用其它领域,包括软体开发。另一件事是,软体界开始流行 framework 工具时,也有人认为程式主框架都被限死了,谈什麽设计与弹性?我说:只要馒头好吃,我从不在乎是机器馒头还是纯手工精制。你的设计精力应该放在专业领域如绘图、影像处理、统计、数学分析┅,而不是放在共通的基础框架上。如果你真的对基础共通的事务感兴趣,你不应走应用软体开发之路,应该将设计天份用来研究更新更好的资料结构,更新更好的演算法,更新更好的框架。


●线性学习?没的事!

虽然我把 C++/OOP 的学习阶段分为四层,但除了第四层得万事俱备才能水到渠成,其他三层的学习并不是那麽泾渭分明。通常你要你的C++ 坚轫锋利,你得让它历经多次回火,在高热和骤冷之间 炼,在学术与实用之间震荡。我无法为你画出一条单行道,你势必得走些回头路,时而品味一下曾经忽略的小花,时而啜饮一口被你遗忘的甘泉,填实了某种缝隙之後,才能神清气爽充实盈满地再出发。

-- the end


加拿大college的入学考试样题,相关事项

入学考试一般考数学,逻辑及英语。

Mathematics assessment
Express 0.065 as a per cent
a. 6.5% b. .65% c. 0.065% d. 0.000655% e. none of these

Logic assessment
. .. ... .... a ..... b .... c ... d .. e .
The four figures on the left make a series.Which of the five figures on the
right would be the next in the series?

English assessment
给出几个题目写一篇短文。比如我当时考试给了三个题目:
1。 说出你的三个爱好以及原因。
2。 儿童看电视过多不好,你是否同意?说出理由。
3。 如果你有一百万的财富,你用它来作什么?为什么?

相关事项:
入学考试的时间和地点,有的学校会寄信给你,有的学校则要求你打电话到学校的测试办公室预约。考试前到注册办公室缴纳测试费,一般$25-35加币,可以用信用卡和现金支付。记住拿收据,待会进入考场后监考老师要检查你的收据和证件。(核对身份,带上驾照即可)

考试的地点一般在学生教室,监考教师准备的有笔和草稿纸。正式考试前教师将介绍一下学校基本情况,大约15分钟,你可以自由提问所关心的问题。

考试时间一般在3个小时,数学为70分钟,逻辑为50分钟,英语为60分钟。数学(60-70题)和逻辑(40-50题),一般都答不完(即便是本地学生,毕竟一分钟就要答一道题啊,题目当然全部是英语题目,对于母语非英语的移民来讲又增加了一点难度)。可以提前离开,我当时一共答了两个半小时,数学答了65%的题量,逻辑全部答完,英语写了一页纸长的短文关于个人爱好。

在考英语时可以用字典,其他科目不许用。

可以一次考三门,也可以分开考(即这次只考一门,下次再考另外几门)。

不同的专业入学考试科目可能有所不同,有的专业就不考逻辑。

考试完一般3天后出成绩,有的学校寄成绩给你,有的学校需要你自己到学校的注册办公室查询,要出示相关证件(驾照即可)。

考试题目总的说来不难,只是高中水平的测试而已。对于中国考生一般都能通过,英语考试的成绩将影响入学后的英语课分班(成绩高的学生分入高级班,和本地学生一起上学。成绩低的学生分入esl班,由esl教师执教,当然同学大多数都是各国来的移民。但其他科目是一样的,不存在分班。)。

入学及缴纳学费都有时间限制,不能迟予某个特定时间,要留意一下。交学费可以用信用卡,money order, check等,但不接受现金。


Author Topic:   闲话加拿大MBA之二:我为什么选择了ROTMAN(U OF T)而放弃了IVEY(UWO)
xiao5
会员

R

egistered: June 26, 2001
Posts: 5

Members Posts: PopIt!Click Here to See the Profile for xiao5

闲话加拿大MBA之二:我为什么选择了UT(ROTMAN)而放弃了UWO(IVEY)

我今年1月开始申请,到4月底除了U OF TORONTO的ROTMAN(以下简称ROTMAN)没有消息之外,有幸获得了多家不错的商学院录取,包括IVEY,YORK,UBC。6月6号我以新移民身份落地多伦多,准备在同学家小住就前往LONDON,也就是IVEY的所在地安家落户,可当晚就就收到了ROTMAN的邮件说他们已经给我寄了录取通知书,希望我认真考虑。众所周知,IVEY是UWO的骄傲,也是加拿大唯一 能排进世界前20的商学院,而进U OF T读书也是我的梦想,在这两个学校中做出选择无疑是痛苦而又快乐的。通过一些资料的收集,和两个学校的毕业生和在校学生的谈话,我开始试图剥开双方的光环,认真地从多方面比较哪个学校更适合我自己。不过,资料也许有误,个人看法可能也会失之偏颇,不当之处,请多包涵则个。

1、就业机会。这无疑对我是最重要的,我只是一个无一技之长的新移民,之所以要花这么多的时间和金钱读MBA,无非就是为了进大公司,拿高一点而又稳定一点的工资,什么职业目标人生追求,对不起,等我衣食无忧的时候再跟我说吧。在加拿大,IVEY和ROTMAN的就业机会和待遇应该是在同一水平线上,这点得到多位从这两间学校毕业的校友的印证。比如多伦多的GM,每年新进的MBA 只有IVEY和ROTMAN毕业生,基本没有例外。在加拿大以外的地方,双方各有市场,在美国,应该是IVEY的毕业生名气大一些,在香港(我前几年都在香港工作,所以不排除回香港工作的可能性),多大的学生应该更受欢迎。
平手。

2、专业。IVEY只设GENERAL MANAGEMENT,培养哈佛式的总经理级人材,ROTMAN的强项在于FINANCE,它的FINANCE专业有世界级的教授。我前几年干的都是FINANCE,自然以后想从事的职业方向也是FINANCE。GENERAL MANAGEMENT鬼子比较喜欢读,他们的晋升机会大,可以学以致用,而中国人很难升到高级管理层,还是干点带专业人士性质的FINANCE比较实际。反正对我来说,这点绝对是ROTMAN胜出。
ROTMAN。

3、地点。MBA的地点非常重要。比如NEW YORK的STERN,虽然排名比WHARTON低很多,但进入华尔街工作的毕业生却要多得多。ROTMAN离多伦多的金融中心BAY ST只有一街之隔,无论是邀请总裁们做演讲还是学生去各大公司面试都极为方便。而IVEY虽然离多伦多不算太远,但两个小时的车程经常跑来跑去还是够受的,而且做暑期工的时候只能空着伦敦的房子,再在多伦多租地方住。
ROTMAN。

4、综合素质特别是语言能力的提高。IVEY采用CASE STUDY,用残酷的训练方法逼迫学生发挥最大的潜能。对中国学生提高用英语做PRESENTATION的能力无疑有很大好处。在我的印象中,IVEY每个MBA都好像是口若悬河的。
IVEY。

xiao5
会员

R

egistered: June 26, 2001
Posts: 5

Members Posts: PopIt!Click Here to See the Profile for xiao5

5、商学院排名。人都是有虚荣心的,你我也不能免俗。MBA就是要名牌。IVEY在所有国际综合商学院排名榜上都高居加拿大商学院榜首。
IVEY。

6、大学排名。U OF T是加拿大大学的标志,和清华在国内一样。打个比喻,一般来说,北外的英语系应该是中国最好的,可是跟一个北大英语系毕业生走到国外,老外会觉得北大的更牛逼。BEIJING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 对不起,没听说过。
ROTMAN。

7、中国学生的比例。近年加拿大各大商学院中中国学生急剧增多,以YORK为最,300人中中国学生有100出头,占三分之一多。IVEY的280人中,去年有70多人,今年估计有90来人。在这种一间学校有这么多相同背景的MBA情况下,找工作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而ROTMAN在这里边应该使中国学生最少的,去年学生总共120人,从这些学生的网上简历可以看到有中国教育 背景的不过七八个人。今年应该会增多,但总的比例应该会低于20%。
ROTMAN。

8、录取标准。越难进的学校含金量越高。去年的平均GMAT分数ROTMAN比IVEY高出10分左右,但考虑到IVEY的学生多一倍多,这样的比较没有太多意义。个人感觉ROTMAN录取标准更严格一些,我知道几位申友GMAT700以上被ROTMAN拒了而被IVEY录取的,有一个后来甚至被芝加哥大学录取,要知道芝加哥的GSB是绝对的世界TOP10之一啊。
ROTMAN。

9、教学方式。这个很难说,IVEY采用CASE STUDY,发言什么的都要靠自己争取,不过我总是怀疑中国人抢得过外国人么?反正我是不行,英语还没有到那种不要经大脑就能脱口而出的地步。还是ROTMAN的传统LECTURE教学方式适合我这种人吧,起码读的没那么辛苦,可以多花点精力在找工作上。
ROTMAN。

看到这里,想必您已经知道我的选择了吧。IVEY是一个好学校,但从一个中国学生的角度来看,我认为ROTMAN更加适合,起码是更适合我自己。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如果你的英语流利得像你的中文一样,能说会侃,天生具有领导能力,对CONSULTING这个行业很感兴趣的,IVEY是你的第一选择。不过,正如“IVEY读书的日子”一文所说,中国学生要进入加拿大的CONSU LTING和INVESTMENT BANKING这两个高薪的行业极其困难,可以说是稀有吧。所以大部分的中国学生(不管是毕业于加拿大的哪个商学院)最终的工作都是定位在传统型的大公司如GM等,做的工作也多在FINANCE或ACCOUNTING部门,所以在学校选择FINANCE专业应该是最为实用的。

说两句题外话,在选校的问题上,A.对MBA一无所知的人会说“都什么时候了?还读MBA?没听说MBA都找不到工作?”确实,我在国内的有些生意朋友只有初中文化,袋里头照样揣着个从各大学买来的MBA证书,还有,我一个侄女国内高中毕业就去荷兰一个学校混了一年,也拿了一个MBA。这时候我真的没法解释,只能苦笑说“没办法,谁叫咱入错了行”。B.在加拿大的朋友往往说“当然 是U OF T了,还要问?”C.对MBA有了解的,或者自己打算读的,比如同学什么的会说“IVEY不是排名第一么?读MBA就的读最好的,IVEY,没的说。”D.自己是在读MBA或是从这两间毕业的MBA,在听过我的背景后,会异口同声地说“还是ROTMAN适合你一些吧,当然IVEY也不错。。。。”


我共申请了三所学校.CENTENNAIL, GEORGE BROWN. SENECA..........

all information got from tomatoo of www.rolia.com

1, 网址:WWW.OCAS.ON.CA. 你可以通过这个网址查到安省所有COLLEGE的连接,这样你就可以到各个COLLEGE网站上查找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查到想申请的学校和专业后.可以在线申请.
2,在WWW.OCAS.ON.CA上有在线申请一栏,照着它给的申请方法可以非常容易的填写在线申请表.(需要交65元申请费,如何交费用上面有详细的说明,如果你有信用卡,只需填上卡号就可以交费,非常简单).
3.申请后几天内(我是第二天)就可以收到OCAS的邮件,说明它已经将你的申请发到了申请表中列出的所有学校.现在你就可以等各个学校的消息了.
4.如果在此过程中你想改你的申请学校,你直接发邮件给OCAS就可以了.不用再交申请费用.
5.我共申请了三所学校.CENTENNAIL, GEORGE BROWN. SENECA.
CENTENNAIL COLLEGE
1)CENTENNAIL COLLEGE在收到你的申请后会给你寄一封信,告知你的学生ID,和预约考试的电话(如果你需要考试).你可以通过这个电话预约考试时间和地点. 考试费25元.我考了三门.数学,逻辑,英语
2)数学很简单,只是加\减\乘\除之类的,
逻辑相对难一些,不过也不需要看书之类的,只是一些字母排列,让你看出规则然后选出后续的字母是什么?最好把二十六个字母背熟. 还有另外的一些题,和数学差不多,只是用英语描述,求出结果.
英文是给你三个题目,自选一个写一篇作用(时间是75分钟).
3)在没考试前CENTENNAIL 就寄给我了交学费的表,我在考试三天后查到成绩通过就去交了学费.现在正在等课程表什么的.

GEORGE BROWN
GEORGE BROWN是这三所学校中反应最快的学校,第一个寄来的信.让我预约考试,但考虑到太远就没有去考.前两天他们学校的人还打电话来问我想不想去他们学校看看.看来真的是很热情.

SENECA COLLEGE.
SECECA是这三所中最不热情的一个了.
1)我在填了申请后一周内收到了一封信,信中有已经定好的考试时间和地点.需要交费35元.
2)我考了三门,数学,问题解决,英文
数学很简单,和CENTENNIAL差不多.
问题解决和数学题基本相同,
英文分了三项,阅读理解,标点符号及大小写, 找出语法正确的句子,都是选择题.我不知别人怎么样,反正我觉得还是挺难的.
3)至今还不知考试结果.所以也不知是否能过.

以上就是我申请COLLEGE的过程,希望对你有用.如果还有问题可以给我发邮件.
对了我的英语也很差,我只上到LINC四级就没有去上了.所以说不定比你还差呢.别的学校我不知道,但CENTENNIAL它会根据你英语成绩的不同把你分到不同的英文班,所以不用担心.


COMPUTER ENGINEERING 和 COMPUTER SCIENCE 学起来主要区别在哪? -- SOSO

看你是喜欢软件还是软硬通吃。下面是我和SOSO斑竹的对话,仅供参考! 有问题再接着讨论啊!

2001/04/26

问一个事,COMPUTER ENGINEERING 和 COMPUTER SCIENCE 学起来主要区别在哪?

(soso) 说:
区别还是挺大的 CE可能更注重工程性质吧,比如通讯、计算机应用等CS相对而言更重视理论层面,比如算法研究,基础理论等 但是很难分得清楚我们系就有CE 和 SOFTWARE ENGINEERING 当然还有EE

(Wandering Cat) 说:
我个人对数学,软件编程兴趣一般,对电脑在电子、通讯等的“实际应用”倒是很感兴趣,即:不是想找什么电脑的理论研究,而是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你说,这种情况,哪个对我更合适!

(soso) 说:
当然是CE !在公司里也是一样 比如,公司给高校资助 也希望短时间内看到收效
纯理论的东西很难拿到FUNDING

(Wandering Cat) 说:
可是朋友门又说CS软件的就业前景好,学习时间也短!

(soso) 说:
不过,在学校里打好理论基础也很重要 实际的很多东西可以在工作中学,也不难

(Wandering Cat) 说:
兴趣和就业前景,很想听听你这个过来人的想法

(soso) 说:
来加以后,人变得更现实一些了 骑驴找马嘛 先生存,后发展 慢慢向自已理想的目标接近 需要一段时间,自已多留个心,计划计划 当你跳了几次以后,工作性质就会与兴趣比较接近了 当然与大环境还是有关系的 经济不景气,好多事都不好说

(Wandering Cat) 说:
CS 的BACHELOR申请CE的MASTER,怎么样?

(soso) 说:
没问题

(Wandering Cat) 说:
是么?可是CE要学很多电子的课程啊?

(soso) 说:
另外一点是,工程是重视经验的,而CS中经验的成份可能要少一点。
一般MASTER只要五门课就可以做论文了,而且选课余地还是很大的一般是两个学期,一个两门,另一个学期三门 想早毕业,时间反正是不宽裕

今年还有个CS的女生在念ECE的MSc呢,刚开始痛苦得不行,数学基础要求不一样,现在好象好点了 总之还是相通的。

(向SOSO致敬!)


请教:在多伦多读大学以前的预科班是个什么概念?

Author Topic:   请教:在多伦多读大学以前的预科班是个什么概念?
ly
访客

请教:在多伦多读大学以前的预科班是个什么概念?

这种学校是什么性质?有没有能提供具体学校名字或网址的大侠?
国内有个亲戚想打听,因为刚高中毕业,语言又不好,不可能直接念大学。可我对这个一无所知。哪位能帮忙告诉我,先谢了!

null
会员
Univ. Toronto School. It also requires TOEFL, but lower than U of T requires. The tuition is very high.
RedXing
会员

Registered: May 12, 2001
Posts: 24
OAC and registration requirements

The preparation courses for entrance to the university are called OAC, abbreviated form of Ontario Academic Credits. Usually high school graduates take these credit courses after finishing Grade 12, 6 of which are mandatory for university admissions in general.
The Toronto Catholic School Board offers dayschool and night school OAC courses for teens and adults.If you are a landed immigrant, you get free access to these courses.For those holding student or tourist visas, some amount of money is required.
So far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you posted, Keeping applying to the Chinese university is wiser choice.Or you have enough money to support your study as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at private ESL schools or colleges like what null suggested.

RedXing
会员

Registered: May 12, 2001
Posts: 24
In addition

Even a Chinese high school graduate can directly apply to the Canadian university as long as he or she can provide the official Chinese National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Gaokao) result and notarized translation, as well as enough TOEFL score.
Again this student has to pay for higher tuition as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instead of a landed immigrant, in case that he or she gets accepted.

ly
访客

谢谢,redxing

多谢这位大侠的详细解释,我现在比较懂了。多谢关心,要打听的这位就是因为在国内什么野鸡大学都考不上啊,家里又还有些钱可以烧。所以,只好让他烧吧。:(


国内高中毕业生何时来加求学比较合适?

Author Topic:   翻遍所有贴子,发现应届高中毕业生求学回应廖廖无几,其他网站也类似,可是,还有谁能回答我呢?
High School
访客

翻遍所有贴子,发现应届高中毕业生求学回应廖廖无几,其他网站也类似,可是,还有谁能回答我呢?

男,成绩中等,今年高考,想去加拿大,暂未考TOEFL,请大侠们评点如下几条路。
1。高考完直接进COLLEGE(如ALBERTA COLLEGE),一年后升大本(如UNIVERSITY OF ALBERTA),TOEFL在加拿大考,
2。高考完直接联系UNIVERSITY OF ALBERTA,虽没有COLLEGE那么容易进,但比进COLLEGE省了一年时间和费用(1年1万美金)
3。在中国上个普通大学的好专业,毕业后再去加拿大读研或工作
4。去其他国家?

xl
会员

Registered: February 16, 2001
Posts: 505
1。高考完直接进COLLEGE
见过一个高中毕业生来上college的,但情况不怎麽好.所以劝你不要这样做了.
1)年龄小,适应能力差,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会影响你的心情和学业,而且无依无靠的.
2)学费高,你来可能是做留学生,学费是当地学生的几倍,国内除非很有钱才供的起,靠自己打小时工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挣学费是远远不够的.况且不是你的最终目标.
3)你的最终目标是university,但即便在这里也很难说一年就能做好入学的准备.英语完全靠自己,不一定要在国外学.

2。高考完直接联系UNIVERSITY OF ALBERTA,
很好,至少一步到位,专心学习就行了.不用考虑换学校的事.钱也花的心安.

3。在中国上个普通大学的好专业,毕业后再去加拿大读研或工作
这样也不错,但是既然你有将来出来的打算,就要在国内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尤其是英语.

4。去其他国家?
不清楚.

LJ唐望
会员

From: TORONTO
Registered: April 01, 2001
Posts: 15
An answer by a man who had many students ago

As i know, if you go to Ontario now,
you need about one year to get Ontario's
high school graduate certificates, and then
apply a univ. the exactly the same as a local
student. But you still need to pass a English
test as TOEFL or univ specified one.
This is the fastest and brightest way for you.
But it require you have very strong economic
support from your parent, and your maturity
to control yourself.

The second way is that you go to a first class
university in China, and apply for master
after you graduate. This is most money saving
way, but you need to have good grade and high
TOEFL, GRE score then.

I believe you'v had a clear view based on
your capability and money?

流浪的猫
版主

From: TORONTO
Registered: January 26, 2001
Posts: 1079
从学英语的角度来说,越早来越好;从省钱的角度来说,越晚越好。

我个人认为综合来说,高中毕业后直接去ALBERTA等大学,或国内上完大一,同时考托福,然后申请大学来加较好。